江苏涟水让乡村孩子的科技梦起航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来源:淮安新闻网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的陈师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得天独厚的农村科教资源为学校提供了丰厚的沃土,上世纪80年代,该校就迈出了科学教育的脚步。近年来,从传统的科技特色项目,到“少年科学院”科普活动的普及,该校已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教育课程,先后获得“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特色科学工作室”“淮安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淮安市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等多项殊荣,学生个人与老师荣获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夯实科普教育的基础保障科普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最直接的途径,是学生进行动手能力锻炼的有效手段。“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组织建设是前提。为此学校特别建立了特色教育办公室,聘任热爱科技教育,立足乡村小学科技特色建设的李斌、朱士豹等老师担任科技辅导员,还聘请了退休老教师刘华和县少先队总辅导员段玲担任校外辅导员,全心全意致力于学校的特色教育。”该校校长张元跟记者介绍说,科普活动除了需要必要的场地、器材、人员等基础条件,基地建设、活动器材、教师培训等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学校科普教育工作越来越突出,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肯定,学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渐渐地也吸引了一些社会力量的支助,这些都为学校科普教育以及科技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形成科普教育的特色项目组织学生开展科普活动,其意义不仅在于活动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形成科学习惯、科学意识、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积极组织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课内外科普活动项目十分重要。今年2月,学校申报了以“纳新少年科学院特色课程建设”为主题的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一直以来他们都以“海纳百川、推陈出新”为校训,用“纳新”作为学校文化思想内核,以接纳、悦纳、容纳、吸纳、创新为主线,逐步完善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通过建设特色研究阵地、建设特色研究教材和创新课程结构来发掘“纳新少年科学院”的育人价值并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兴趣、潜能特长。“科普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围绕科学院校本教材建设、科学院活动阵地建设、科学院研究社团建设等三方面开展工作,对科学教育实践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成果展示室、标本室、仪器室、机器人训练场、种植园、小气象站进行升级改造。陈师万亩百药园的建成,也提供了丰厚的研究阵地。”面对记者的采访,张元校长就纳新项目的进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目前,学校已建有机器人、航模、科技创新、科学幻想绘画、种植养殖、科技实践活动等科技类研究所,今后还将对机器人、航模等研究所进行升级改造,并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并通过校内培养及校外引进等方式增加辅导员的数量。营造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踏进陈师中心小学的校门,“科技创造,超越梦想”“今天奇思妙想,明天硕果累累”等宣传画报跃入记者眼帘,营造出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科技教育课程已经深入陈师中心小学的课堂,学校也在不断完善科学教育系列校本课程。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学校还本着学生爱好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学生社团,带动整个学校科学教育的局面。学校还经常性地开展科技节主题活动,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人人投入,人人动手,共同创新、体验,一起成长。学校少年科学院研究员的选择本着学校选拔和学生自愿的原则,学校科技教育的氛围好,所以报名的人也很多。很多学生家长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但是我们训练都是利用午休或者放学时间,而且报名的时候,就跟学生达成一致,坚决不能因为训练影响成绩。孩子们也很争气,李文斌同学不仅在科技方面获得了很多奖项,文化成绩也是棒棒的,就连体育成绩都没落下,现在还是班级的班长;王天雨同学也很优秀,年12月被评为“全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说到学校的科技教育,现任特色办主任的李斌老师谈到自己的学生,李斌更是满脸骄傲与自豪,他说在学校开展科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自己的爱好与理想,以前没有条件,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让自己从事自己爱好的事业,哪怕苦点累点,也要给有天赋、有理想的孩子创造学习与创作的机会。“科学是一个个疑惑不解的问号,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逗号,是一个个驾驭全球的感叹号。”这是陈师中心小学的理念,学校与老师也都铆足信念,要将学校的科技教育做大做强,为农村家庭培养一批批早期创新型人才,为学生的明天插上科技的翅膀,让乡村孩子的科技梦想从这里起航!融媒体编辑何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zw/15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