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常态 奋力实现“上水平”
昨日,市委市政府用一天时间集中召开工业大会、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去年工作,专题部署今年工作。市委书记姚晓东、市长曲福田分别主持会议,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要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戚寿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陈涛,副市长唐道伦分别作工作报告。有关县区、部门、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继去年集中、合并召开工业大会等多个会议之后,今年再次把三个重要专题会议放在一天召开,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如一带头转会风、改作风的具体行动,也是新常态下做好“上水平”之年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准确把握新常态,奋力实现“上水平”,需要以务实高效的作风和紧张快干的节奏,紧扣主题主线,戮力攻坚克难,全力夺取“上水平”之年全面胜利。
工业经济——
持续发力 乘势而上
【总体思路】 坚持工业第一方略,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千亿投入、千亿产业、千企技改、千企帮扶“四千”提升工程,不断壮大“4+2”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和实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工作目标】 “一个领先”:继续保持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四个上台阶”:工业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增加值增长12%;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实施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30个以上,新引进亿元以上内资工业项目210个,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9%;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4+2”优势特色产业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比提高到58%,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项,开展技术改造的企业超过1000户,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00个,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超过400家。
【重点举措】 实施“千亿投入”做大增量,狠抓百亿县区板块、亿元项目招引、“双百”竣工计划,在稳增长中实现进位争先;实施“千亿产业”长链强链,全力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在调结构中实现高端迈进;实施“千企技改”盘活存量,启动创新型企业培育、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两化融合“百企示范”行动计划,在促转型中实现做大做强;实施“千企帮扶”精准发力,制定“一企一策”,多元化打造融资平台,多渠道保障项目用地,多方位提供人才支撑,在转作风中实现服务提升。
【工作要求】 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当好主力军、挑起千斤担,率先实现“上水平”,实现地位、质效、贡献“三个提升”,全力推动工业发展再上水平。扭住项目第一抓手,突出质量为先抓项目,突出投产达效抓项目,突出责任落实抓项目,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抓住创新第一驱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两化融合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加快实现工业增长动力转换。
开放型经济——
聚力聚焦 重点重抓
【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上水平”总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以开放引领集聚优势资源、以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以量质并举推动转型升级,狠抓利用外资质态提升、外贸外经品牌创建、开发园区进位争先,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项目为王】 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确保增长5%、力争增长10%,总量达13亿美元;外资进出口确保增长5%、力争增长8%,总量达43.1亿美元。
全市新引进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30个以上,其中超亿美元项目10个以上。新引进欧美日韩项目30个以上。全年新培育进出口超亿美元企业2户、超千万美元企业10户。
【重点举措】 主攻重大项目招引、区域领域拓展、招商质效提升、外资方式创新“四大重点”,实现利用外资量质提升;实施产业集群招商行动、优质平台创建行动、品牌活动升级行动“三大行动”,放大台资高地品牌效应;狠抓载体培育、市场开拓、平台带动、结构优化“四大关键”,拓展外贸外经合作空间;突出外向带动、产业集聚、机制创新、品牌创建“四大导向”,加快开发园区提档升级;优化行政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生活环境、人才环境“五大环境”,彰显对外开放竞争优势。
【工作要求】 推动全市发展上水平,开放型经济必须首先上水平;积极适应引领新常态,开放型经济必须扛起千斤顶;把握区域竞争主动权,开放型经济必须实现争进位。聚力聚焦、重点重抓,以更加务实的举措谋求开放型经济上水平。要坚持突出重点和全面开花相结合,坚持扩大总量和提高质量相结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软硬并重、内外兼修,以更加优质的环境支撑开放型经济上水平。强化“一把手”责任,进一步树立“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工作导向;强化联动配合,共同奏响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大合唱”;强化督查考核,以强有力的督查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局面。
中心城市建设——
更大力度 更高水平
【总体思路】 对照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内涵要求,紧紧围绕“上水平”这一主线,准确把握新常态下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新要求,以解决群众需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出发点,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着力打造中心城市建设“升级版”,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项目为王”】 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项目761个,其中重点项目578个。
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强力推进148个功能性项目,确保完成投资212亿元;实施发展性项目109个,完成投资115亿元;实施配套性项目102个,完成投资36亿元。
【重点举措】 精心编制城乡规划——深入推进多规合一试点,组织开展城市总规修编,加快完善重点片区规划,抓紧启动完成小城镇规划修编:分类推进重点项目——突出加快功能性项目、发展性项目、配套性项目建设,确保重点项目早竣工、早投用;全力提升城市环境——重点解决好管理体制、建筑扬尘、市容秩序、交通拥堵、停车难和环境卫生等六个问题:加快发展城建产业——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建筑业提速增效、平台公司转型升级;切实保障民生需求——继续做响共有产权品牌,完善城市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安全运行水平,继续推进全域整治,全面完成区域供水任务。
【工作要求】 把握发展形势,着力推进“三个一体化”,即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战略、着力打造城市空间一体化格局、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建设站位。突出强化功能,不断增强产业支撑、片区支撑、文化支撑、基础支撑,进一步筑牢中心城市发展根基。秉持城建为民,实施城建惠民实事,打造精致精品城市,营造和谐建设环境,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宜居品质。注重统筹协调,加强组织推动,加强改革创新,加强责任落实,进一步凝聚中心城市推进合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zw/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