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5年,江苏省又将见证下一个上海
江淮之间,水陆交通枢纽;百里黄金滩,沃野千里平。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是一座城市规模不算很大,但潜力巨大的滨江城市。它背靠运河谷,面朝长江黄金水道,处于京沪、沪宁、陇海等多条交通大动脉的交汇处,区位优势十分突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淮安逐步崭露头角,被誉为"西上海"。不久的将来,这里有望成为继苏锡常之后,江苏又一个比肩“上海”的城市。
一、区位优势空前,发展时机难得1.水陆交通枢纽
一方面,从淮安通往南京、上海、徐州、连云港等地的水陆通道发达便捷。沪宁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铁贯穿淮安全境,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从中蜿蜒而过,沟通长江黄金水道。从淮安到南京、上海、徐州三地均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之内。
另一方面,作为长三角重要交通节点城市,淮安拥有枢纽级综合交通体系。淮安虎铃航空港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一个航空客货运中心。近年来,淮安积极融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20多条高铁、城际铁路规划中就有5条经过淮安。
未来15年内,区位优势必将进一步凸显,淮安将被打造成连接长三角与华东经济圈的枢纽门户。
2.区域一体化布局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淮安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淮安被纳入"2+26"城市群,成为长三角都市圈的重要一极。同时,淮安也融入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进程,有望与其他都市圈地区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的高度融合。
3.政策红利持续加码
为更好融入长三角,近年来国家和省市持续为淮安输送利好政策和资金支持,包括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流域上中下游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沿海经济带重点城市、中国制造城市等。淮安有望获得更多产业转移溢出,成为接纳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
二、产业优势不断积累,转型升级力度加大1.传统支柱产业依旧坚挺
目前淮安主导产业依然是种植业、能源化工、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尤其是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农业优势地位,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仍将保持。
除农业外,淮安还被誉为"中国硅都",光伏太阳能产业高度集群。电力、化工等能源相关产业也占比较大。同时,淮安是中国重要的宗教用品生产基地,拥有悠久的纺织传统,棉纺织产业产值占比高。
2.新兴产业大举培育
淮安正在加快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包括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石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纺织等。淮安正大力构建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新支撑,推动产业结构的新老更替。
比如,在新能源方面,淮安已经在推进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和50万吨/年甲醇项目;在装备制造方面,江淮汽车正在打造中国制造示范车城;在电子信息方面,紫光集团等半导体企业正在布局。
未来15年,淮安产业结构一定会发生深刻变革,形成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新产业发展格局。
3.园区集群建设加快推进
淮安正在加快建设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形成新的增长平台。包括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生态新城等一批园区集中了大量新兴产业项目。仅开发区就布局了50多家外资项目和行业龙头企业。未来15年,一大批绿色生态、智能制造类项目将在淮安集中开花结果。
三、城市品质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1.城市规划不断升级
从过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zw/1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