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淮安经济一季报靓丽出炉各
4月23日下午,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季度淮安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01亿元。从公布的结果看,一季度淮安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其中主要指标更是在省内名列前茅,基本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不容易,很不容易的。”发布会上,市统计局总统计师姜耀武多次用“不容易”,来强调一季度淮安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他说,在整个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淮安经济“一季报”呈现出了“开局平稳、质态向好、后劲增强”的总体态势,这是不容易的;在平衡稳增长、调结构,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淮安一季度经济“上了水平”,也是不容易的。
增速省内靠前成新常态年,作为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上水平”之年,各项工作在一季度基本取得了“开门红”。总体看,尽管部分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但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特征,其中主要指标依然处于稳健运行的合理区间。姜耀武以GDP举例说,今年一季度淮安GDP为.01亿元增长10%,低于去年同期的11%,“这其实就是经济增速由以往的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的一种新常态”,新常态下既要主动适应,也要保持合理增速。对比全国全省,一季度淮安GDP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全省1.6个百分点。
不止于GDP增速,一季度淮安许多主要的经济指标增速同样在省内占了个好位置。根据省统计局反馈的主要指标,淮安有12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四位,其中三产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11项指标的增速进入全省前三名。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也是淮安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常态。”姜耀武介绍说,一季度淮安主要指标增速排进全省前列,基本实现了首季“开门红”,这一成绩是在宏观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取得的,实属来之不易。
发展质态向好上水平当前,淮安经济与全国经济一道,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好的现象是,淮安经济在简政放权、深化改革、全民创业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经济质态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以服务业占比为例,一季度淮安服务业占GDP比重达37.6%,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达到.76亿元,比二产增加值的.32亿元低约96亿元,产业结构“三二一”的优质形态,正在逐渐显现。
“4+2”优势特色产业,在一季度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比增长16.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0.2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达56%。据介绍,一季度全市4+2优势特色产业在库企业户,比去年底增加52户,实现产值亿元,增长16.3%,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引领作用突显,实现产值.6亿元,增幅达26.5%,快于全市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食品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企业数达户,在六大产业中最多,实现产值亿元,增长18.2%;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迅猛,同比增速达27%,快于全市平均10.9个百分点,增速首次超过电子信息产业,位居六大产业之首。
此外,在全民创业的浪潮下,淮安民间投资力量开始走向前台。一季度,全市民间项目投资完成.10亿元,增长35.6%,占全市项目投资总量的比重为75.2%,比去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对全市项目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2.7%。民间投资力量的活跃,既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也激发了市场活力,对淮安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生改善呈现新亮点“米袋子”、“钱袋子”等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一季度,淮安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CPI同比上涨1.8%,低于省水平0.1个百分点。通胀压力较小,为民生改善提供了价格“红利”。在价格保持温和通胀的同时,居民“钱袋子”则有所增厚。据介绍,一季度,淮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9.7%,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二。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3%,列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0.5%,列全省第三。农村居民增幅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就业,被李克强总理誉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市新增就业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2.23%,明显低于全国的5.1%。在促进就业的同时,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比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5.51%、95.60%和95.55%。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淮安实现财政总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7.5%。由于财力增加,民生改善就有了更大的可能。数据显示,一季度淮安财政民生类支出63.6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68%,较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到了民生改善上。
后劲增强孕育新势力翻看淮安经济“一季报”,其发展后劲已然“小荷才露尖尖角”。其中,居民存款、物价水平、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外向型经济等或将是二季度淮安经济持续向好的新动力。
一直以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一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全市在建亿元项目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0个。这些大项目的大投入,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势必为经济发展构筑起有力的支撑。
而从消费潜能上看,至3月末,全市住户存款.46亿元,占全部存款的53.3%,增长12.6%,这一增幅已经高出9.7%的居民收入增幅。这也意味着,撬动居民消费,让百姓既要有钱又要敢于花钱,为今后更好释放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可能选项。
此外,一季度淮安外向型经济强劲复苏,当季淮安完成进出口总额9.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姜耀武介绍说,去年同期,淮安进出口总额还下降了28.1%,今年一举扭转且提高了38.2个百分点,“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他认为,美国、韩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回暖以及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势迅猛是淮安外向型经济摆脱去年颓势的重要原因,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高端装备及技术的出口成为新的亮点,其出口同比增长%,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7.9%,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
在“三驾马车”有利因素的支撑下,配合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低通胀提供的转型空间,“上水平”之年的淮安经济,自然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yw/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