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文化惠民为幸福ldquo加码

近年来,我区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我区强化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区文化馆获批国家一级馆;区图书馆创成省级古籍收藏单位,全区所有镇、街道建成图书分馆覆盖率%,建有32个分馆、2个自助图书馆;建成数字电影固定放映点个;建设了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了农村"十里文化圈"、城区"十五分钟文化圈",建设了一批"文化机关、文化社区、文化小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开展了淮剧、"十番锣鼓"等民间文艺进校园、进小区、进村居、进广场活动,开展了"情满淮安"文艺巡演、文化进万家、文化"四送"等活动。

我区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对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繁荣文化精品创作、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人才队伍支撑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设置了文化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了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我区重视文艺事业发展,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先后设立全国性文学大奖"袁鹰文学奖""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推动了各个艺术门类"百花齐放"。

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拥有1个国家级项目、6个省级项目、31个市级项目和79个县区级项目,涉及手工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戏曲、传统音乐等种类。为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我区投入10多亿元精心打磨河下古镇,将全国最长的古石板老街打造成非遗一条街,邀请非遗传承人进驻,免费提供场地和便利条件,非遗保护与传承成为淮安区人的"文化自觉"。

往期精彩回顾古今交辉映化蝶舞长空夜色阑珊华灯璀璨夜萧湖,美cry!

融媒体记者:潘健

融媒体编辑:马媛媛

制作单位:淮安区融媒体中心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xz/10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