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地名文化建设成果新闻发布
.淮安市地名文化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来源:淮安市人民政府 现在进行第二场发布会,发布我市地名文化建设成果有关内容。
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的地名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制作完成首部地名专题记录片—《地名淮安》,同时新命名、更名了一批道路,这些地名文化成果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增强我市文化软实力、提高群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邀请了市民政局龚建新副局长和管曙东副局长为大家介绍我市地名文化建设成果有关内容,并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作回答。
现在,请龚局长介绍有关内容。
市民政局副局长龚建新:
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淮安市民政局,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大家为宣传报道我市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成果作出的积极贡献!
淮安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地名文化传统,许多地名中都蕴含着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和深邃悠远的人文精神。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一方面注重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的转化和保护,先后编制完成淮安市《中心城区历史地名保护规划》《城区地名规划》《行政区划图》《城区地名图》,编纂《标准地名词典(志、录)》,出版《淮安地名史话》,建设“臧家码头”遗址工程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注重淮安地名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重视地名工作,并通过地名文化唤起一份乡愁、守住一份从容。市民政局创新工作方式,与江苏大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记录片《地名淮安》。这是我市第一部以运河元素为主线,承载淮安地名文化的专题记录片。全片选取了7个县区85个优秀地名进行拍摄制作,详细描述了这些地名的来历、演变以及蕴含的人文典故,全面展示了淮安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运河文化、漕运文化、名人文化、美食文化,充满历史厚度和人文温度。纪录片公开播出后,受到地名专家和市民群众的高度赞许,《学习强国》曾多次引用推广。等会儿我们请大家一起欣赏这部片子的部分内容。
近年来,根据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统一部署,全市民政部门持续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重点对有地无名、名实不符的道路进行科学命名、更名。年市政府共命名、更名道路97条,已向社会公开。今年,共对14条道路进行标准化命名,下面予以发布。
关于市区部分道路命名更名的通告
为方便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和商贸流通,经专家论证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根据《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对市区部分道路予以命名更名。现通告如下:
1、校场路:位于淮安区山阳街道范围内,南北走向,南起南巽路,北至龙光阁路。
2、蛟龙冈路:位于淮安区山阳街道范围内,南北走向,南起南巽路,北至龙光阁路。
3、滋圃路:位于淮安区山阳街道范围内,南北走向,南起南巽路,北至关天培路。
4、志道路:位于淮安区山阳街道范围内,东西走向,东起G,西至广州路。
5、芳久路:原名园区中心路,位于淮阴区长江路街道范围内,南北走向,北起长江西路,南至渭河路。
6、北马路:原名建设路,位于淮阴区王家营街道范围内,南北走向,北起黄河东路,南至废黄河。
7、丁士美路:位于淮阴区长江路街道范围内,南北走向,北起珠江路,南至淮河路。
8、云汀路:位于淮阴区长江路街道范围内,南北走向,北起长江东路,南至盐河。
9、杜庄路:位于淮阴区长江路街道范围内,南北走向,北起长江西路,南至辽河路。
10、和谐巷:位于清江浦区长西街道范围内,南北走向,北起上海路,南至公园北路。
11、费庄巷:位于清江浦区清浦街道范围内,南北走向,北起淮三路,南至延安西路。
12、文宣路:原名文明路,位于清江浦区清浦街道范围内,东西走向,东起港口路,西至费庄巷。
13、兴隆街:位于清江浦区长东街道范围内,东西走向,东起淮海花园小区,西至交通路。
14、漕城路:位于清江浦区清浦街道范围内,南北走向,北起通甫路,南至滨河大道。
上述地名从即日起正式使用,有关区和部门应按国家标准制作、设置地名标志。公安户籍、邮电通信、新闻报道、房产土地权证、社会交往等统一使用上述标准名称。
特此通告。
淮安市地名委员会
年12月23日
下面请大家观看《地名淮安》记录片。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柏:
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提问。
记者:
《地名淮安》是我市首部宣传地名文化的记录片吗?制作该片有什么意义?
市民政局副局长龚建新:
《地名淮安》是我市首部以记录历史地名、宣传地名文化为主题的专题记录片。制作这样一部地名纪录片,既是贯彻落实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加快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要求的需要,也是加强我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市民对淮安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我们希望通过《地名淮安》这部纪录片的宣传和推广,进一步增强淮安人对淮安地名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自觉保护地名文化、爱护地名标志、积极参与地名文化建设活动的意识,从而激发建设美丽、开放、创新、幸福新淮安的愿望和力量。
记者:
近年来,淮安市在保护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民政局副局长管曙东:
保护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是传承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净化地名环境、寻找记住“乡愁”的现实需要。淮安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地名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注重地名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一是编制《中心城区历史地名保护规划》和《城区地名规划》,修订《地名管理办法》;二是开展地名普查,编纂出版淮安《地名史话》;三是恢复重建“臧家码头”遗址,启用龙光阁、下关、浦楼等一批老地名;四是开展《标准地名词典(志、录)》编纂工作,拍摄《地名淮安》纪录片等等。
记者:
此次道路命(更)名背景是什么,道路命名应遵循什么原则?
市民政局副局长管曙东:
今年以来,根据民政部等六部(局)及省民政厅六厅(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要求,我市民政部门联合公安、住建等八部门联合开展了不规范地名的清理整治工作。依据《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规定,民政部门作为地名主管部门,对清理发现的“有地无名”、“大、洋、怪、重”道路、街巷、小区等,按照初步方案酝酿、专家论证、社会公示等规范程序进行命名、更名,并及时向社会发布标准地名信息。
道路的命名更名总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充分挖掘历史、优先启用优秀历史地名。此次命名的道路中就有8条是启用历史名称,如“滋圃路”是以清代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关天培的字号命名,“志道路”以清代当地建有“志道书院”命名,“士美路”为纪念淮阴区明代状元丁士美等。二是契合地理实际命名。此次命名道路中有4条是据此命名的,如“费庄巷”是途径费庄的小巷,“杜庄路”是靠近杜庄旁的道路;三是遵循当地既有道路命名规则。如淮阴区大部分道路是以“江河湖海”名称命名,如近两年新命名的“钱塘江路”“富春江路”。四是体现美好寓意,如此次命名的“和谐巷”“睦邻街”等等,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柏:
各位记者朋友,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果还有关心的问题,可以在会后向市民政局作进一步沟通交流。本次现场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江苏省淮安市洪爱民律师善意提醒:
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律师咨询。
扫描或长按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xz/1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