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重温当福州没有电动车,日常出行将何去
这是一个关于电动车的真实故事。今年4月21日本号的一篇文章《业主现身说法,讲述仓山淮安半岛片区出行难》,援引一位居住在仓山区淮安半岛的业主,用在福州上讲述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看到家住郊区的市民日常面临着怎样的上下班难题。这位诉求人住在金辉淮安半岛泊郡,而上班的地点在五一广场,每天上午8:50之前要到单位。刚开始,他最先选择的是公交出行,每天早晨坐路公交到洪山桥头站,再转路或77路到茶亭站下车,接着步行一公里到单位。但是路公交每半个小时才发一班车,一旦错过一班车就意味着迟到。于是,为了避免迟到,他每天早上7:00出门,大约在7:15-7:20上车,不堵车的情况下20分钟可到洪山桥头,如果运气不佳碰到洪塘大桥头堵车,有时8:00还堵在洪塘大桥头至妙峰山路段。由于这个路段交通状况的不确定性,他还是经常被迫请假或者迟到。无奈之下,他只好曲线救国,路和77路公交的始发站在福建行政学院站,他每天早晨不敢再等路,改为在小区门口找一辆共享单车,骑上3公里的自行车去农大东门坐公交。天气炎热时骑车汗如雨下,下雨天时骑车晃晃悠悠,还没开始上班已经在路上耗尽精力。而在一整天的工作结束后,下班时间一到,他就得马不停蹄地赶公交,必须赶在18:30前到达洪山桥头站坐上路。因为路收班时间就是18:30,如果赶不上末班车就意味着两个选择,要么打车回家,要么坐公交车到农大东门,再骑3公里的自行车回家。这位诉求人十分无奈,表示自己平时到家往往已是19:30,精疲力竭。吃完晚饭也无力辅导孩子功课。他只想停下来歇一歇,问问自己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安家于此?这种交通出行何时是尽头?可能很多人问他:你怎么不买辆车?他承认自己没有这个经济条件。最后,他只能无奈地选择了电动车出行方式,每天骑40分钟的电动车到单位,但这比起之前在路上单程消耗近两个小时要好得多。然而,从10月9日的一纸文件,他今后又将面临一个困难的抉择,好不容易靠着电动车能够解决公交出行不便的问题,能够得以用相对较短的通勤时间,相对较低的成本,相对省力的方案上下班,一旦市区三环内禁行电动车,他又将何去何从呢?正如他的自述,被人问起为何不买车时,他坦然承认自己没有这个经济条件。显然,福州房价向来不低,如今买了房背着沉重的月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开得起车。既开不起车,又买不起福州市中心好地段的房子,那么无奈买在交通不便的郊区,就只能辛辛苦苦增加路上通勤时间了。但是,一旦他不能骑电动车了,又将如何是好呢?福州电动车新政出台后,我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这个典型案例,再次发出来和大家分享重温。一项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基层的黎民百姓,还有很多很多很多比这位诉求人更穷困的底层民众,他们日常出行都依赖电动车,没有基层人民的幸福感,一座城市又用什么来吸引人、留住人呢,没有人口吸引力,又用什么来发展建设呢?人文福州,不是更应该处处充满人文关怀吗?
上一篇文章: 爆冷生态新城二手房,8288元成交 下一篇文章: 华东沿海城市等级划分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xw/1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