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景这边独好淮安市淮阴区法院服务
夏忙时节,风吹麦浪,秧苗起舞。淮阴农户们抢收抢种,“丰”景独好,构成了一幅幅最美乡村画卷。
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法院精准把握人民法庭职能定位,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作用,主动作为、因地制宜,通过党建、法治、服务等平台建设特色法庭,赋能乡村振兴。
党建领航,激发内生动力
“保健品、理财产品、高息集资等都是老年人上当受骗的重灾区,提醒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6月10日,淮阴区法院各党支部走进结对村,结合养老诈骗、夏粮购销、信访工作等热点话题,如火如荼开展“五共五强”法治示范村普法宣讲活动。
“五共五强”法治示范村项目是淮阴法院在总结法官参与“党群议事会”等活动经验基础上,创新提出以党建引领建设法治乡村的构想,与27个村(社区)党总支结对,推行“组织共建强堡垒、要事共商强发展、矛盾共解强服务、人才共培强队伍、氛围共营强治理”的“五共五强”模式。
淮阴区马头镇特色农业企业较多,涉农企矛盾纠纷频繁,利益诉求多样。南陈集人民法庭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在码头村村部设立“农企纠纷调解室”,建立法官值班制度,为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提供非诉讼解纷服务,从码头辐射至淮阴区运南片,妥善化解辖区涉及土地承包流转、土地征收补偿等纠纷。今年来,“农企纠纷调解室”已化解20余起涉农企纠纷。
法治护航,清理“已病”“未病”
法官怎么会扛着农具到地里种树?这还得从一起亲兄弟之间的纠纷说起。
孙大和孙二是亲兄弟,两家比邻而居。后因孙大私自在两家地界上开挖新沟,并将孙二家房后的一行杨树东移,致使孙二家的5棵杨树枯死,使两家生了嫌隙,多次发生吵骂并不断报警,民警、村干部多次调解也未能化解纠纷,孙二无奈之下一纸诉状将孙大告上法庭。
渔沟人民法庭法官王卫华在前期调解屡次失败的情况下仍未放弃,他又先后四次邀请网格员、村干部及原被告的长辈到现场进行调解,最终两兄弟握手言和,一致同意保持现有地界,孙大也愿意开春为孙二补种5棵杨树苗。但后来孙大去外地打工,又因疫情原因无法回家,遂委托承办法官帮其找人补种。为巩固来之不易的调解成果,不让亲情的口子再次裂开,承办法官王卫华托人购买杨树苗,与该村村干部、网格员携带农具共同到孙二家为其种植了5棵杨树。
除了在诉讼案件上出实招、办实事,法庭在诉前调解上也下足了功夫。
今年2月初,徐溜镇金城村20余名村民焦急地来到徐溜人民法庭,称自家小麦、豆苗等农作物被附近承包户在无人机喷洒农药时感染,农作物死伤程度不一,涉及面积近10亩,派出所、村委会调解未果,请求法院帮助。该案虽未进入诉讼程序,但徐溜法庭庭长彭德宝尽己所能,安抚情绪、勘验现场、释法明理、给出赔偿建议等动作一气呵成,最终成功诉前化解这起农作物“危机”案。
年以来,淮阴法院创新构建“1+N”联动解纷机制,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村干部、网格员等特有的人缘、地缘优势,治“未病”、清“已病”,诉前、诉中调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较大的案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服务巡航,书写振兴答卷
“今年粮食收成如何?经营状况怎样?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呀?”田间地头,徐溜人民法庭庭长彭德宝正与种粮大户聊得火热。
“这个课堂,让我收获良多,回去以后我一定会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ly/1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