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突出重点群体保持乡土特色农房改

“今年我们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群体,简化建设模式,细化项目编排,对全区农房改善工作进行全面提质提效,确保全年改善户农民住房条件。”淮安区农房办主任刘爱勇说。

保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在淮安区车桥镇三庄佳苑的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到处塔吊林立,工人们正在工地上来回穿梭忙碌。“这是年结转的项目,马上就要封顶了。在车桥镇,今年还有凤凰小区、光明锦苑两个项目即将启动建设。”刘爱勇介绍。据悉,年区农房改善致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围绕重点群体精准改善。淮安区把改善重点放在住房条件差的区域,重点针对非楼房户、“四类人员”群体和“九靠近两远离”的小散远村庄,明确“五个优先”的改善导向,即“四类人员”群体优先、建房刚需农户优先、入海水道及大运河沿线优先、涉及宁淮高铁环境整治范围优先、重点项目和城市发展空间涉及区域优先。二是围绕省定目标细化落实。年淮安区省定目标任务是户,淮安区按照户目标进行细化落实,为确保完成省定目标留足空间。同时,综合考虑乡镇农业人口数量、楼房率、结转项目年底竣工数量等因素,使目标落实更科学更准确,让各镇在现有基础上“跳一跳就能够得到”。三是围绕统规自建排足项目。进一步突出统规自建模式,专门研究出台《关于采用统规自建方式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指导意见》。年计划实施的16个项目中,采用国有土地统规统建的项目1个,其余15个全部为集体土地,全部采用统规自建、代建的方式,全部建设3层以下低层住宅。

抓关键,实现“三个转变”

据了解,年淮安区的农房改善工作致力于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项目类型上转变。由原来的城镇类项目为主,转变为城镇类、乡村类统筹兼顾。“年我们实施的农房改善项目侧重于城镇类项目,但是今年有所不同,今年计划实施的16个项目,有城镇类项目,有新型农村社区,还有特色保护村庄提升项目,多种类型统筹兼顾。”刘爱勇介绍。二是在运作机制上转变。淮安区改变年由区政府统揽项目建设的方式,转变为区里给政策支持,区镇共同实施,缩小工作单元,充分调动镇、村主动性。三是在建设模式上转变。由国有土地方式,转变为以集体土地为主,由统规统建方式,转变为以统规自建、委托代建为主,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

创特色,坚持“三个全面”

“今年的农房改善项目一个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低层设计,充分考虑到乡村实际,保留乡土本色。”刘爱勇介绍。据悉,年淮安区的农房改善有三个显著的“全面”特色。一是全面实行低层设计。所有统规自建项目,全部采用低层设计,坚持配套标准,保持乡村风貌,打造乡土特色。记者注意到,在计划实施的16个项目中,多层类只有1个,15个均为3层以下低层项目。二是全面优选规划单位。淮安区委托省城乡规划院等省内知名设计院所主导设计,全面提升项目品质。凤凰小区、李庄新村、红胡雅苑等一张张精美的规划图,展示出乡村优美、宜居的新风貌。三是全面打造示范项目。淮安区按照分批分类的原则,精心打造示范亮点,城镇类项目重点打造红胡雅苑、腾飞社区、三门社区;乡村新建项目重点打造李庄新村、车东社区、张兴社区;特色田园村庄项目重点打造东支村、芦滩村、都梁村、博里村。该区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建成一批产业配套、功能完善的城镇类居住小区,打造一批宜居舒适、配套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提升一批富有内涵、留住乡愁的特色田园乡村。“今年底,淮安区力争有20个农房改善项目竣工交付,其中结转项目竣工10个,新实施项目竣工10个,实现改善户左右。”刘爱勇说,“同时,结合规划村庄原址翻建、进城入镇购房改善等方式,确保户改善目标一户不少。”

来源:学习强国

融媒体记者:张攀江

融媒体编辑:朱天鸥

审校:梁程

值班总编:龚昕

制作单位:淮安区融媒体中心

声明:凡《淮安区发布》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jji/11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