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拿上这份地图,一路向北寻觅浦东最
在浦东的北部
黄浦江、长江和东海三水交汇处的地方
有一座千年滨海水乡古镇
她叫“高桥镇”
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高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文物遗存多
历史建筑多
乡贤名人多
非遗项目多
现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3处,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7处,浦东新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处。另有浦东新区预保留优秀历史建筑60处。
许多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高桥本地人
成长在这样一座历史文化气息浓郁的古镇
也是满满的自豪啊!
本期
请大家跟随小编的步伐
带上神奇的竹蜻蜓
回到那些充满故事的楼宇
描绘高桥古镇的美丽地图吧!
(偷偷告诉你,拉到最后有彩蛋哦!)
第①站
高桥文保建筑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宝山城遗址
建于康熙三十三年(年),曾是高桥历史上最大的海防军事城堡。现位于杨高北一路北侧,目前尚有2至3米高的土城被保留,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为其立碑,列为“上海市古文化遗址保护地点——老宝山城遗址”。
据记载,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南京虎踞长江之上,高桥地处长江口,为长江要冲,历来是海防军事要地。明洪武十九年(年),朱元璋命令在此建清浦寨,驻军防守,巡海扼江。正统九年(年),都指挥翁绍宗在此筑宝山砖城。万历四年(年),由兵备右参政王叔杲扩建宝山城,南控川沙,北控吴淞,成为高桥历史上最大的军事城堡。后因常遭潮灾,终于在康熙八年(年)全都没入海中。康熙三十三年(年),由苏州府海防同知李继勋督工,在原宝山城西北二里处重建宝山城,方广六十四亩,有内外护城濠,城门洞五座,为海防驻兵之所。经历史变迁,今仅存遗址。
太平天国烈土墓
全国唯一的太平天国烈士墓,现位于高桥镇草高支路号。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此建立太平天国烈士墓。年此墓被列为上海市第一批甲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进行扩建。
据记载,年12月到年3月,太平军李秀成部队进军高桥。期间太平军与英法洋枪队发生激战,历时78天,太平军战士牺牲余人,当地群众把阵亡将士掩埋于此。太平天国烈士墓是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值得后人瞻仰。墓碑碑文系已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高桥中学教师王京盙手书。
仰贤堂
原为沈氏民宅,由商人沈福晋(年—年)于年建成作为私人住宅。现坐落于高桥镇义王路1号。该建筑面北座南背靠高桥港,占地1亩许,主楼建筑面积平方米,东有二层书房,西有二层楼配房,总建筑面积平方米。解放上海时,受到炮火严重创伤。现由镇政府出资修缮,辟为“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收集了高桥地区历史沿革和朝代更替中被保存下来的文物进行展示。
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永乐御碑
明朝永乐十年(年),平江伯陈瑄(年-年)所建,在老宝山城东南临海处筑土山作航海标志,为中国最早航海灯塔。永乐帝赐名“宝山”,并亲笔撰文,刻石立碑。后土山坍塌,石碑被保存下来,今存高桥中学内。
东炮台遗址
东炮台位于高桥镇炮台浜村炮台浜路号,建于康熙五十七年(年),是吴淞炮台的一部分。现仅有东炮台碑尚存,竖立于原址,上有碑文,边缘刻有龙纹图案。
……
浦东新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凌氏民宅
高桥商人凌祥春(年—年)于年建造,现位于高桥镇西街号。坐南朝北,五开间三进深中式传统民宅,建筑面积平方米。经高桥镇政府修缮后,现辟为“高桥人家陈列馆”,用于展示地方民俗。
……
第②站
高桥文化展馆
钱慧安纪念馆
清代晚期著名美术活动家钱慧安以肖像和人物仕女画饮誉上海,是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海派艺术宗师”,有“钱派”、“海派源流”之称。为了纪念钱慧安的书画造诣,高桥特选址于高桥书画院设立纪念馆,供爱好书画的高桥人共同领略大师的风采。该馆还吸引了一批当今沪上知名的书画界学者和爱好者,在该馆内组建“上海浦东中国画画院”,凝聚中国书画艺术界有影响的书画艺术家、理论家、鉴赏家及教育界人士,共同开展艺术研究、教育、宣传、推广、交流活动,促进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yw/7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