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乡贤人才凝聚共谋发展新篇
阳春三月,涟水县红窑镇芦笋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碧玉般的芦笋破土而出,正待采摘。这一生动景象,源自优秀乡贤人才——郑标的助力。
前几年,郑标回乡创业,开启了红窑镇的芦笋种植事业,通过创办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春竺”牌芦笋、芦笋汁品牌,产品进入“淮味千年”体系,入选省农产品品牌目录,年产值达8亿元,为周边群众创造了近千个就业岗位。
近年来,为进一步汇聚乡贤力量,淮安市大力实施“乡贤人才凝聚”行动,多措并举打好“乡情牌”,鼓励乡贤人才返乡创业,争当“双招双引”大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01
编制数据库“推动乡贤人才回归,首先要解决‘源头’问题。我们开展乡贤人才信息的集中摸排,目的是深挖信息源头,力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准确摸清乡贤人才底数。”淮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姜洪洋说。
针对过去乡贤人才信息零散、更新不及时等实际,淮安市完善市、县区、镇街、村居四级工作体系,建立涵盖95个镇街、14个四星级中学、42个社会组织的乡贤人才网格体系,广泛收集乡贤人才信息。依托“淮才通”人才服务平台,搭建乡贤人才数据库,以县区为单位,对数据进行实时维护管理,形成真实准确、动态更新的乡贤人才信息平台,累计收录含院士、博士以及大型企业、头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信息1.8万余条,扎实推进编制乡贤人才区域分布、所属行业领域图谱。
02
架起连心桥“虽然长期在外工作,但我们始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yw/14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