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准备买县城吗我在县城买的高层住宅,

国庆节又回到老家,去我买的房子那看了一下,虽然我买的是县城,但是是在我们县规划的新区,但还是想用这个振聋发聩的标题警示那些还没去县城买房的人,希望能叫醒一个是一个。

县城买的房子,容易砸手里。

因为房价的不断上涨,最近这几年“一二线城市工作,回县城买房”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实在是太高了,年轻人根本就买不起。例如深圳的房价收入比就超过了35,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只能回县城买房了,不过问题是县城的房子也不便宜。总之,除非你现在已经在老家,真正有居住的需求你可以买,其他理由都不是你现在去买老家房子的理由。

如果你不能理解,我结合这次最新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说说。

从10年数据来看,多数城市都有增量,但如果结合年各市公布的统计公布和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常住人口负增长。

过去1年人口增量最多的前3排名是广东、浙江、江苏。

但哪怕是增长人口数量最多的广东省,人口最集中的也只有那几个城市。

从第10名的徐州开始,往下全是负增长,结合人口流动效应来看,省内流动基本往长三角聚集,年轻人口自然越喜欢往富裕的地方走,这是人性,也是趋势。

按照常住人口总量,前五位的市分别是苏州、南京、徐州、南通、无锡,其中过千万的城市只有1个,这就是苏州市,总量为.万人。

前5个城市占全省人口比重为54.67%。江苏各市的人口相对比较均衡,最少的镇江市也有万人。

这13个城市的人口增减情况又如何呢?其中人口增加的城市有10个,其中增量最大的5个城市分别是:苏州(人)、南京(人)、无锡(人)、常州(人)、徐州(人)。另外5个分别是:南通、宿迁、连云港、扬州、镇江。

按照增幅来排序,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

这么看,表现最亮眼的无疑是苏州市。苏州不仅人口增量是全省第一,增幅也是全省第一。苏州如今人口领先南京多万,经济总量超过南京多亿。

江苏虽然全省增加了多万人,但是仍有3个城市人口是净流出的状态,这就是盐城、淮安和泰州。其中盐城市流失人口最多,达到了55万,十年增幅-7.58%。

有人问我县城开了高铁,要不要买高铁附近的房子,我告诉你,县城开了高铁,不是把人往县城运,让县城的人出去更方便而已。

经济强省江苏尚且如此,其他省份也一样。

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除哈尔滨之外,其余26个省会城市的人口数量较年均实现了正增长。从增量看,广州、成都和西安是最大黑马,人口增量均超过了万人,仅这个人口增量就相当于一个特大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广州在省会城市中人口增量最多,增加了.7万人;成都次之,增量与广州相差无几,增加了.0万人;西安的人口增量在许多人的意料之外,短短十年,地处西北地区的西安人口增量多达.2万人,这在中国北方省会城市中一骑绝尘。前三甲之后,还有三个省会城市的人口增量也备受注目,分别是郑州、杭州和长沙,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增量虽然没有前三甲那么耀眼,但人口增量均超过了万人,发展势头不可小觑。其中郑州增加了.5万人,杭州增加了.6万人,长沙增加了.4万人。值得注意的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增量最多的广州、成都、西安、郑州和杭州,也是全国人口总量最多的五个省会城市,这集中体现了省会城市在吸引人口方面的“强者恒强”定律。

这些都表明:人口开始往省会城市走、往大城市走,中小城市在快速萎缩。

而且随着我们国家总量人口增速的放缓,抢人大战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实际上,各大城市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一方面与全面放开户籍制度改革有关,另一方面与城市内生发展动力有一定的关系。以苏州为例,过去十年,苏州GDP一直在全国前十行业,但近年来苏州的存在感却在不断降低。要知道,年时苏州GDP在全国排在第五位,至年降至第七位,并持续了近五年,至年,苏州的GDP上升一位,至全国第六,在江苏省内仍然是稳坐头把交椅,也被称之为“最牛地级市”。

没有人,你买的房子怎么完成击鼓传花的游戏?城市没选好,买的全白搭。

另外,县城的33层的高层住宅,更容易砸手里。

如果大家还记得,3月29日,住建部出台了一则《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里面提及一点:

县城的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加强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

这说明以后县城基本是不建高层住宅了,而楼市最疯狂的-年,有大批人就是买了高层住宅。

本来县城就没有那么多人口支撑库存消化,之前建的大批33层高层现在空置率巨高,大多数县城只是东施效颦去建高层,根本没有考虑本地市场消化,只是等着韭菜进场。

我买的小区就分10期开发,一共多栋,2梯3户,33层楼高,保守估计是1万套以上,户均3人来算,就是容纳3万人。

这只是一个盘,周边还有多个百亩大盘,按照规划到年核心区人口规模要达到65万人。但我在老家买的那套房子,交房2年,入住率不到30%,其他楼盘据我了解大多如此,其余都是那批高峰期买入想着自住兼投资的。

没有产业,只会建房子的新区,不是海市蜃楼是什么?

县城根本没那么多人,去建33层高层住宅,不仅和碳中和的目标不一致,还是成本和效率的浪费。

一个朋友说:我这也是一个小县城,房价多,现在是到处都在开发新的小区盖房子,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都是在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打工,手里有些余钱了不少会到县城买房,条件好点的直接在工作的地方买房,但是毕竟发展好的地方的房价都是比较高的,所以还是在县城买的多。县城的新的城区看起来很漂亮,都是三十层左右的电梯房,绿化特别好,道路也比较宽阔,但是住的人并不多。工厂企业的发展比较差,就业机会太少,还有就是本地的消费不低,但是工资真的很少,普通的工种工资也就0一个月左右,不少的还不到0,所以大家虽然是在县里买了房,但是还是出去打工。

很多人会质疑明明我老家县城还在涨,哪怕涨到0也还在涨啊。

是的,确实还有一部分在涨,因为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根据最新的七普数据,我们的城市化率只有63.89%,和发达国家的80%相比,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而每个省份的城市化进程有快有慢,就导致哪怕是县城,也还在分化。

一批人的老家还在涨,而另一批人的老家房价已经开始下跌。

但那批还在涨的城市,更多是因为棚改化进程的需求在消耗,并不是因为外来人口涌入去购买,而这批拿着棚改货币化安置钱的人,基本涌入的是新房市场而不是二手房市场,你现在购买的房子,到时候是要在二手房市场流动的。没有人口做坚实的后盾,这些地市又拿什么支撑高傲的房价?

也就是说你之前买入的房子,到底能不能完美脱手再反手赚上一笔,得去到二手房市场去经受考验。

一线城市是一二手倒挂,二手可以比新房卖得更贵,但县城房子是新房比二手贵,哪怕你没住,从入手开始算起,基本开始亏本,这和新车落地是一个道理,一落地开始贬值,因为每月贷款你得付,如果二手房的涨幅涨不过贷款利率,基本就是个亏。

我们最无能为力的就是和趋势作斗争,现在趋势就是人口总量增速在放缓,人口不断往大城市、都市圈走,户均家庭人数越来越少,年轻人一胎都不愿意生,又哪来的二胎?

以后县城这些密密麻麻的高层住宅又谁来接盘?

undefined

我当时买下老家这套房子的时候,是我刚踏入这行不久的时候,年少不更事,也走过一些错路,现在也才有实际案例警示还想进场的朋友。

有时候买第一套房的智商税总是要交的。

原来:县城的房子真的只是房子,而已。

三四线城市不要买,尤其是现在这个情况下,把贷票用完和有限资金用完等于损失了机会成本,而且小城市的高层住宅也要谨慎购买,你所在的县城现在是属于城市化进程的哪个阶段,有没有购买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yw/13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