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特色产业淮安服务业提速发展
自十八大以来,淮安服务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平台载体不断提升、重点项目不断涌现、发展机制不断发力、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由年的.73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增长80.5%,占GDP比重由40.8%提高至47.2%,提高了6.4个百分点。更为突出的是,年淮安三次产业比重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特色产业培育成效显著
十八大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围绕服务业重点行业认真做好培育工作。年3月,淮安出台《关于加快发展“4+3”服务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取向,首次提出做强物流、金融、旅游、商贸四大服务业,做大电子商务、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三大新兴服务业,加快构建淮安“4+3”服务业特色产业体系,强化责任落实,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年又连续出台年度“4+3”服务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全市服务业未来发展架构初步形成。重点行业培育亮点纷呈。培育国家A级物流企业21家,其中4A级10家、3A级11家,培育物流集聚区50余个,累计获批“江苏快货”品牌线路超过90条;企业挂牌上市目标超额完成,全市共有11户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是首批苏北2家5A级景区之一,里运河文化长廊等13个景区创成4A级;淮海东路特色商业街获批为省示范特色商业街,交易额超亿元市场达21家;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创成国家电商示范基地,在慧聪网、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B2B电商平台注册并开展业务的企业有1万多家,活跃在淘宝、天猫平台上网店达2万多个;天泉湖养老社区、洪泽国际养生中心等、白马湖健康养生基地项目陆续实施,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个,城乡覆盖率分别达%和83%。
平台载体集聚持续提升
打造好的平台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十八大以来,淮安市出台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全市产业发展、提升园区配套服务的项目优先给予支持,五年间累计下达服务业聚集区引导资金万元,扶持园区项目17个。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获批省级服务业聚集区,洪泽老子山温泉旅游度假区获批长三角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淮安留学生创业园已经建成12万平方米孵化载体,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千人计划”专家熊鹏、韩志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和刘长坤、杨建红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省“双创计划”人才吕军仁、李兵辉等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以曹继文博士、赵振兵博士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淮安智慧谷一期18.5万平方米科研载体已经建成,与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36家国内大院名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科技服务机构10余家,科技型企业20余家,落户各类科研机构21家。淮安软件园先后获得“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10多项省级以上称号,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江北唯一“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基本形成了国家级淮安软件园、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创新创业园和中国移动淮安呼叫中心“三园一心”的发展格局。
重点项目推进有声有色
“走出去、引进来”,项目建设的活力是服务业优质发展的重要基础。十八大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项目建设,每年编排万元以上“4+3”服务业项目个,列入全市科学跨越发展考核,按月对项目现场督查,及时会办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年底完成预期投资。围绕项目招引主动出击,赴深圳、厦门、杭州等地开展项目招引,积极开展相关推介,一批优质项目在淮落地生根。淮安传化智能公路港项目打造“一港三区”模式,建设覆盖苏北的智能化城市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结算中心。项目一期顺利竣工,当年实现满租,完成营业额约2亿元,上缴税收约0万元。金陵天泉湖养生养老社区项目一期12栋养老用房实现销售,医院、大型超市、教堂、餐厅等配套设施主体已经竣工。省重大项目淮安金融中心规划建设18栋超高层建筑,目前农行、农商行、工行、中行、建行等10余家银行已与金融中心签订购房协议,入驻企业总签约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
未来,淮安的服务业将按照“4+3”服务业特色产业的7个专项规划为统领,围绕项目建设、集聚区发展,打造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群,成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配套齐全的苏北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yw/1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