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将在淮安
5月27日下午,淮安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运河传情匠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暨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主场活动总体安排和筹备情况。
为积极策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国家战略,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推动淮安优秀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和淮安市人民政府将于年6月6日—6月8日,在淮安共同主办“运河传情匠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暨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主场活动。活动以“运河传情,匠心筑梦”为主题,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非遗保护,你我同行”为主线。这也是该活动连续两年在淮安举办。
此次非遗展活动地点设在淮安市大剧院和美术馆,汇聚京、津、冀、鲁、豫、苏、皖、浙8省(直辖市)余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精品云集、琳琅满目,这些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示了大运河流域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水平。本次非遗展活动主要分为开幕式、动人心弦杂技展演、运河奇珍展示展销、匠心传承互动体验、名师竞技工艺竞赛、美食盛宴美食展销等活动,可观赏、可体验、可品尝、可购买,进一步突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物、艺、境的密切关系。部分参展项目
北京料器
景泰蓝制作技艺
杨柳青木版年画
天津泥人张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
唐三彩烧制技艺
宣笔制作技艺
乐清黄杨木雕
丰县吹糖人
云渡桃雕
合成昌醉螺制作技艺
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据了解,近年来,淮安市积极策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国家战略,围绕“文史一脉相承、生态一道整治、产业一线链接”的思路,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大运河淮安段逐步“活”起来、“动”起来、“靓”起来,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了淮安力量。
先后出台《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资助及绩效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保护传承绩效考核管理,启动奖惩机制,依法行政、科学保护、规范管理的路径更加明晰。
四级名录体系健全,6个项目进入国家级名录,33个项目进入省级名录,公布六批市级名录共个项目。拥有3个省级传承示范基地、2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近70个市级传承基地。先后命名五批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4人被认定为国家级传承人,10人被认定为省级传承人。
涟水县、江苏省淮海剧团等基层地区和单位让非遗项目扎根校园。江苏省淮海剧团在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淮阴区实小开设淮海戏班,淮师附中、涟水县河网中学和军民小学等学校编撰了泥塑、莲湘等校本教材,常态化教学传承阵地建设如火如荼,呈现“星火燎原”的强劲势头。
还策划举办了江浙沪秧歌号子邀请赛、“一带一路”淮扬菜烹饪技艺表演及非遗菜品展示、洪泽“三省六地”渔鼓群英会、淮安·中国大运河文化周、郎静山杯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摄影展、首届“运河文学”论坛暨全国知名作家采风行、“大美运河——运河沿线城市书法作品展”、“运河情缘——运河沿线城市美术作品展”等系列主题活动,还应邀赴韩国、瑞典、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为在新形势下讲好淮安故事、传播好淮安声音、展示好淮安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
——END——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文化淮安,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图片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yw/1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