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生态文旅区党建引领文化提升居民幸
社区是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如何唤醒社区居民的群体意识、确立“主人翁”价值,成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淮安生态文旅区富城路办事处滨河社区党委作了不一样的探索和实践。
滨河社区面积1.23平方公里,安置了4个村户1.1万人,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区。村民成了居民,思想观念、文化风俗、生活习惯“水土不服”。开始大家对社区认同感低,有事也不找党组织。对此,社区党委在调研基础上通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铸魂聚力,加快村民角色改变,缩短融入城市进程,打响“文润滨河、情暖人和”品牌。
文化+项目,增强居民归属感社区党委听民声、问民生,找准切入点,提升归属感。建历史记忆馆。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专门建立了乡愁记忆馆,陈列着粮票、藤编筐、黑白电视机、缝纫机等数百件物品。时常有年龄大的居民带着孙辈们到馆里参观回忆、讲述过往、感叹变迁。建百姓大舞台。社区搭建百姓舞台,成立多个淮剧说唱团体。现在,每周四都有一场居民喜闻乐见的演出。建居民文化广场。赋予广场不同文化主题,先后打造用身边典型身边事引导身边人的“正能量”广场;甄选好家风、好家训倡导家庭和谐的“家风家规”广场;展现过往与现在强烈对比的“追昔抚今”广场等。
文化+活动,增强居民认同感心聚在一起,还要有共同价值追求。社区党委通过三个文化平台,形成认同感。办好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文化节,编排自己的节目,展示表彰一年来文明志愿服务成果,激发居民荣誉感、自豪感。目前,已成立志愿服务队18支,登记注册志愿者近人,开展养老助弱、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余场,服务居民逾3万人次,先后有3个志愿组织、5名志愿者获得市级表彰。有事好商量。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政协委员、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有事好商量居民自治新格局,不定期针对社区里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协商议事。去年6个议题全部完成成果转化。普法进社区。针对过去违法现象较多问题,社区党委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在社区建设多个法治文化长廊,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宣传民法典、信访条例、非法借贷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居民们出门晓法、心中思法、行为守法。
文化+理念,增强居民获得感社区党委坚持将城市发展新文化、新理念、新生活传递给安置居民,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提升获得感。践行绿色生活。建设全市唯一的低碳体验馆,实物展示节能马桶、灯具、门窗等产品,配备科技化的人机交互设备,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科普低碳环保知识。还与周边中小学、幼儿园结成共建,组织学生到馆参观,用绿色生活理念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打造书香滨河。每周日定期举行亲子阅读营活动,在豆豆妈妈等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与父母一起看图书、听故事,增进亲子感情,形成书香氛围。如今线上线下有余家庭参与,活动还得到中国儿童基金会的认可和支持,并向社区捐赠了15万元物资。发行社区月报。为彰显新时期新风尚,社区党委每月出版一期《文润滨河,情暖人和》,专门推出“文明家庭”“红黑榜”等板块,定期评选文明家庭,曝光不文明行为,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正能量。
文化润物无声,改变循序渐进,力量坚定磅礴。滨河社区党委引领党建+文化融合,推动文化项目、平台、理念等建设,用良性文化感召居民,变文化之治为幸福之至,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yw/1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