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民俗清明节
清明
既是节气名
又是节日名
清明
“远在春秋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运用晷表测量日影的办法,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到了秦汉时代,又确定为二十四节气,其中就有“清明”。对于“清明”的来历,据《岁时历问》中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公历4月5日(或4日)是清明节。
”年4月5日
农历二月二十
清明
“祭奠祖宗。拜扫坟墓,追忆先人,这是清明节淮安民间的主要风俗。此俗始于唐代。宋代朝廷规定:寒食、清明二日,各地均须祭扫陵墓,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后来民间沿袭古时上坟、祭祖的习俗。清明节前一天,各家都到祖宗坟上添坟,即用土修坟墓,并挖两个圆形土帽,压在坟顶端上,谓“坟帽子”。这天,家家户户,肩担或手提四色菜肴及酒盅、筷子,篮装烧纸和大箔折成的“银锭”。祭时,将酒菜放在坟前,全家跪拜,祭毕,烧纸钱。有的地方在坟帽下压红、白、绿三色纸条,谓“飘山纸”,同时在坟墓的坟帽上插几根“杨柳青”(连皮带叶捋到枝条末端的杨柳细枝条),或在坟台上插青柳枝。
”“清明节插柳、戴柳、植柳(植树)也是民间一俗。此俗源于纪念介子推,插柳是为介子推母子招魂;戴柳则为介子推母子戴孝;植柳是为纪念被烧死的那棵介子推母子相抱的大柳树。民间有的还将柳枝插在大门上或屋檐下,有的将柳枝插在水缸中,儿童用柳条编织成圈,戴在头上。据说插柳、戴柳可以避邪祛病、清眼明目。
”由于清明节正是植树的好季节
因此,古时民间的插柳、植柳的习俗
已演变成今日清明植树的风尚
同样值得提倡的
还有文明祭扫行为
不燃放鞭炮、乱扔垃圾
用鲜花代替元宝和黄纸
小伙伴们清明要去祭祖还是出去赏花呢?
来文章底部的留言区聊聊噢~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查看)
1:光影︱沉入洪泽湖近年之久的明祖陵,是如何重见天日的?
2:淮河入江第一闸——三河闸,你了解它吗?
3:古城记忆︱镇淮楼
本文所涉文字均系淮安档案原创,版权属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否则将一律视为侵权处理。
投稿邮箱:haszdc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xz/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