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的重庆是什么样地图上的重庆看
地图被称为“空间信息的载体”,城市地图更能反应一个城市的变迁。清朝时期重庆城的地图是什么样子?外国人笔下的重庆城地图有什么不同?第一艘外国人的机帆船开进重庆是什么时候?今天的朝天门真叫“朝天门”吗?
6月17日,《地图上的重庆》城市形象展在解放碑步行街开幕,展览为期三天。此次精选的这19张地图串起和演绎了最近三百年重庆城市的成长史。
*现场图
清朝最早的《重庆城图》距今近年
第一次完整地表现九开八闭城门
▲此次展览中最早的一幅重庆城市地图,选刊自清乾隆《巴县志》,该图表现范围主要集中在今渝中半岛重庆老城及周边,并清晰可见当时整个重庆城都囿于城墙之内,第一次完整地表现了重庆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
法国人所绘《渝城图》有生活味
原来朝天门有三个门洞两个瓮城
▲展览上有幅法国人绘的《渝城图》,地图上两江之上大船小船鳞次栉比,客商相谈于船上,市民往来于城内,进出城门的人比肩接踵,城墙梯坎的蜿蜒崛起、地形地貌伏跃然纸上,就像一幅重庆版的《清明上河图》。
第一艘开进重庆城的机帆船
停靠在龙门浩附近标志重庆开埠
▲这张《增广重庆地舆全图》绘于-年,地图下方位于长江边龙门浩附近停靠着一艘叫立德伦的机帆船(装有动力机械的帆船),这是年第一艘驶进重庆的机帆船。
最早实测的《新测重庆城全图》
较为完整保存古代城市格局和风貌
▲《新测重庆城全图》是重庆第一张用现代测绘手段编制的地图,于民国元年(年)一版发行。民国以前的重庆城市地图皆为手绘,受历史条件局限,对于地形的表现带有主观成分,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年前的《重庆租界商埠图》
经济专题地图
▲《重庆租界商埠图》绘制于年,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学,作者不详。所绘范围东起铜锣峡、唐家沱,西至佛图关、鹅公岩,主要展现其间以今渝中半岛和江北嘴为中心的长江、嘉陵江沿岸地区。
解放初期的《重庆市街道图》
“人民”出现在地图上
▲年是中国发展史上一个全新的节点。新中国成立后,旧秩序逐步被新秩序全面取代,本图可能是重庆解放以后第一张公开发行的地图,图上仍然标注有“国府路”、“中正路”等路名,解放碑也标注为旧名“纪功碑”。
《重庆府治全图》
第一张彩绘地图
▲一张绘制于—年间的《重庆府治全图》,它是第一张彩绘地图,由河北清河郡人士张云轩以国璋版《重庆府治全图》为基础增绘而成。把重屋累居的重庆老城淋漓尽致展现在我们面前。
《重庆市街道详图》
川渝地区最早的铁路出现
▲《重庆市街道详图》发行于年,是一份由专业地图制作机构出版的民国时期重庆地图。除了已建成马路外,本图还绘出了部分规划建设的道路和待建的成渝铁路。左下角的附图里,绘有川渝地区最早的铁路——北川铁路。
跟着一张张地图寻找城市记忆沿着地图中城市轮廓、街道脉络、建筑变迁等线索,找寻着孩童时期对城市的记忆,追踪城市发展的点滴,你会在其中找到重庆第一条公交路线的起始站点、珊瑚坝飞机场、年7月1日通车的长江大桥、人民公园的前身中央公园,还有那些津津乐道仅存于记忆中的街道名和建筑。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以正式建市为标志,重庆城开始迅速向西破城拓展,发展出现代城市格局,地图的范围也在逐渐变大。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之后的地图,只能截取各图中的渝中区部分进行展示,而渝中半岛一直作为重庆最核心的“母城”在持续发展和更新。
二十年间渝中多了6座跨江大桥
半个多世纪,渝中半岛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桥梁逐渐增多,与江北、南岸的联系不断加强。像年的《重庆市游览图》中,渝中半岛两江四岸尚无一座桥梁,到新世纪年《渝中区地图》中的五座跨江大桥、年《最新渝中区地图》中的八座跨江大桥,这些已成为重庆二十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让我们穿越回过去,
从空中的视角,从那些老地名老街道,
从年开始,
在地图上去寻味历史变迁的足迹吧。
(来源:重庆晨报、重庆晚报)
注:本文转自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xz/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