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记忆清河的道路分布原来是这样的

清河记忆

作者:杜泽宁

道路分布

  历史上清河是南北通衢的要冲之地,进出京城的官马大道纵贯古镇,作为京畿大道上的枢纽节点可分路四方,从而构成四通八达的走向通道。

  旧时,途经清河的道路有南行、北行之分,南行起点在清河街南口娘娘庙一带,分布有向南、向东、向西和西南方向的几条大道。北行起点在清河街北口真武庙、三圣庙前,分别有北行、西北行、东行和东北行几条大道。这些大道呈放射状,形成伸向四野的条条道沟。如今,有的道路已经荒弃,有的复耕为农田,有的被改造成新的交通主路。

清河道路示意图

西北行道

  清河西北行道,是幽州(今北京地区)北上居庸关的一条古道,是辽金元代至明初时期,幽州通往西北边关的主干路。早在殷商时期道路已经出现,与清河聚落的早期形成有着密切关联。

  秦汉时期,这条古道是“九塞居庸”的古驿道。驿是为传递公文的官员提供住宿、换马的处所,亦称邮驿,驿的下面则称为铺,作为传车驿马通行的道路称作驿道。“两汉”时代,由蓟城通往居庸关的驿道途经清河地区,清河北岸建有守护蓟城的古边城。辽时,辽天保元年(年)在清河设驿馆,谓之“清河馆”。

  辽金时期,蓟城改为燕京后,燕京北行居庸关的大道主要有两条。一条出金中都的通玄门,由海淀经青龙桥,与清河西北行古道汇合。另一条出金中都的崇智门北上清河,由清河“大口”(今清河镇)分路西北,经皇后店、皂角屯、龙虎台、南口,出居庸关。元朝修建大都城后,清河古道成了元代帝后往来大都与上都之间的古驰道。

  史料记载:元泰定五年、天历元年、天顺元年(年)九月,上都王禅游兵至大口,雅克特木尔迎战于榆河。元至顺元年(年)五月,车驾发大都,次大口,次龙虎台。《日下旧闻考》引元籍《近光集》称:“至正十二年(年)四月,……大驾北巡上京,例当扈从,是日启程,至大口,留信宿。历皇后店,皂角,至龙虎台,皆钠钵也”。钠钵为契丹语,即行在、宿站、营盘之意。

明清时期驿道示意图①

  时至明景泰三年(年)昌平县署迁入永安城。嘉靖三十六年(年)榆河驿也迁入永安城,北出居庸关的大道为此自西线东移。新驿道从昌平永安城的本城铺起,南经道前铺、沙屯铺、沙河铺、回龙观铺、清河铺,至宛平县的双泉铺、石碑铺到会同馆或宛平县前铺。无论西线旧驿道,还是东线新驿道,都在清河汇合分路,清河成了京城北行大道的重要路站,明廷在清河置递铺。《顺天府志》记载“急递铺八”,有清河铺。

  清时朝廷沿袭旧制,每六十里设驿,十至三十里设铺,清驿道与明驿道基本相同。由昌平南下的驿道自城铺南行一里至道前铺,十一里至沙屯铺,八里至沙河铺,十八里至回龙观铺,十二里至清河铺,五里入宛平双泉铺,再南行可至京师皇华驿总铺。过境清河的驿道演变为“官马大道”、“官商大道”,对清河畿甸的开发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①根据《北京地方志古镇图志·沙河》“明代驿道、御道、关隘道路路线示意图”改绘。

文章摘自《京北畿甸--清河镇》

编辑刘杰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成药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xz/64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