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淮安人过元宵节,何止正月十五

北京白癜风治疗价格 http://m.39.net/pf/a_4791372.html

YUANXIAO

正月十五元宵节

有些事儿尚未做

幸好——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淮安人民俗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灯节”。   据史料载,淮安的元宵节形成由来已久,其习俗可上溯至汉朝。汉代淮城平时“有执金吾,晓暝传呼”,即手拿武器的兵士巡路禁夜,只有元宵节,才弛禁前后各一日,可见当时淮安人民视元宵节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人民彻夜戏闹、娱乐、联欢。   淮安元宵节的习俗很多,有观灯彩、食元宵、吃团圆夜饭等。正月半合家共进夜餐,意味着全家团圆欢乐,是吉祥喜庆的体现。而吃一顿红糖、芝麻、青丝、桂花等为馅心的元宵,象征着末来生活的幸福美满和甜蜜。淮安人民以“元宵”作为节日食品的习俗是从宋朝流传至今。元宵是用糯米粉作外衣,内包芝麻、猪油、糖、桂花等各种馅心;是圆形的,人们称为“圆子”、“汤圆”。   元宵节最热闹的场面是灯会,那是一个充满欢乐喜庆、锣鼓喧天、歌舞升平、灯光灿烂,显示淮安古代历史文化名城和水乡丰富多彩文化底蕴的童话世界。   自秦汉以来,每年的元宵节,淮安城乡简直是一个灯彩的展览会。灯彩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中期,唐宰相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的诗里描绘淮城灯节的繁华景象:“火树银花开,星桥铁锁链”。到了宋代灯彩更盛,有史料记载说:“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驸马巷、礼字坝、茶坊、文庙、清江浦、东西长街、石码头、都天庙、酒楼,灯彩各异,灯烛各出新奇,从鼓楼至河下,从西长街到文庙,数十里灯火不绝”。   正月十三,各地开始上灯,晚饭之后,几声铳响,鞭炮齐鸣,金鼓震天,城乡人民沸腾起来了,家家户户门前掛起了自制的走马灯、龙凤灯、金猴闹春灯、鲤鱼灯、宝船灯、鸳鸯荷花灯、兔子灯……到处张灯结彩、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十五夜即开始规模盛大的串灯表演、舞龙、舞狮表演。   花灯具有高雅的文化内涵,鱼灯次之,据淮安古老的传统习俗,这两种灯要十年八年才兴一次。串灯有两种形式,一种叫提灯会,另一种组成龙灯队。提灯会普遍兴花灯和鱼灯两种。每一个花灯会至少有六、七架,多至百余架,每个鱼灯会也有几十架之多,在大小各异、五光十色的花灯和鱼灯中间,还有锣鼓、钹铙等各种乐器混在一起游行,他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鱼灯领队是一个金鳌,传说是海中的大龟,串灯表演由它率领水族队伍,自然有独占鳌头的祝颂之意。花灯为首的当属花中之王牡丹,“国色天香”,象征着荣华富贵,幸福平安。其次还有一种高雅文明的字灯,灯上书写诗句、谜语、楹联或描绘花鸟虫鱼、人文地理、水乡风俗、山水人物、历史知识,独具诗情画意,其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反映淮安人民古老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具匠心的水乡文化特色。   龙灯队的表演比花灯、鱼灯更胜一筹,它由一百多盏灯组成,用各式各样的彩灯组成龙身、龙尾、龙角、龙鳍,舞动起来,五彩缤纷、腾云驾雾、波澜壮阔、水珠飞溅、形象逼真、生动活泼。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欢天喜地。   按照淮安民间的风俗,灯节要到元宵节后三天结束,其时名叫“落灯”,这天晚上人们尽情欢闹戏游,到处鼓乐齐鸣,流光溢彩,令人目眩。

元宵节是淮安人民的联欢节、文化节、娱乐节。

(建华《淮安元宵风俗》)

过去正月十五曰“上元”,亦曰“元宵”,灯市至十六更盛。上元之夜,家家吃元宵,取团圆之意。这天也叫灯节,观灯看焰火,楚城、河下的豪门富商、仕女、儿童、万千游客齐逛灯会。每至灯节,察院、漕署、卫署、道署、府署、县署,宴会放焰火,市肆张灯。城里院门口、县市口、府市口、府学市口、南门大街、东长街、西长街、漕院前街、刑部街等重要街道灯市最盛。灯的种类有:走马灯、莲花灯、荷花灯、羊角灯、牛角灯、绣球灯、宝塔灯等等,精致别致,争妍斗胜。有的灯上有古今故事人物、花鸟山水、仕女人物,让人目不暇接。在晚清的时候,每届正月十五,淮安城内亦有猜灯谜风俗。士绅、仕女、万千游客齐聚城西射阳书院五云堂,猜灯谜。时士绅顾震福、韦福安、段朝端、周钧等设谜,将谜语贴在灯上,任人猜谜,谓之打灯谜。猜中者获得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等奖品。灯会求子,也是明清时期淮安常有的习俗。淮安有走桥摸钉之习,一般人乞求生子者,要祷神坛、孔庙大成门,生子后,在正月初十献花灯一盏,悬于坛檐。所以只要数数社坛上的灯数,就知道本街区去年添了多少人丁。正月十六,俗曰:六子夜。以艾火咒疾病、不吉等事,于各门楹下点小灯,曰:照六贼。以脂粉、花果少许置穴旁。妇人或渡桥怀砖,曰:宜子。至十六晚,望子心切的人,偷走社坛上的灯,去照内房,以祈子嗣。俗曰:“红灯女子、白灯男。”(高建平《古代淮安岁时纪胜》《明清淮安新年年俗》)

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又称“上元日”,即上元之夜合家吃“元宵”,度团圆之夜。每当明月升空,板闸人家扶老携幼去赏灯会。东西南三条街、关上关下、运堤新街到处悬挂灯笼,尤其是小南街观音寺门前广场上,摆满了卖花灯的摊位,挂有荷花灯、兔儿灯、走马灯、麻姑献寿灯、麒麟送子灯、八仙过海灯等。灯光闪耀,远看像银河落地,近观像火龙腾空。还有运河两岸关楼前、船桥上、停泊靠岸等候过关的漕船桅杆上,对岸观音庵门前神坛上设有灯楼、灯轮、灯树、灯坛、灯塔等,华灯初放,夺人眼眸。最精彩的是玩龙灯,民间各行业都有舞龙灯团队,表演时锣鼓喧天,欢声雷动,只见一人手执绣球在龙首左右滚动,巨龙怒目圆峥,随绣球飞舞、龙身、龙尾上下翻腾,四条巨龙从署衙门口沿更楼——南街——通惠桥——大关口飞舞而去。一路上人流如潮,尤其是闺蜜开心极了,元宵夜结伴出行观花灯一年只有一次,真是机会难得!元宵节板闸人亦有猜灯谜习俗。淮关人家、商贾、船客、游人齐聚文津书院猜灯谜。此先,当地士绅、名流、塾师设谜贴在灯上,任人选猜,谓为“猜灯谜”。猜中谜底者可获得奖品,有巾扇、香囊、果品、食物、文房四宝等。有一则谜至今都使板闸人忍俊不已:“砧板掉下油锅——板闸”。(董振安、赵洪池《板闸传统节日民俗》)文字来源:文史淮安网图片来源:淮安发布、无线淮安

江城子·元宵

王锐(淮安)元宵佳节雪连天,倚窗边,彩灯悬。风抚胡杨,枯枝乱心田。湖面碧雪连成片,眸凝视,月圆圆。龙灯鞭炮催春早,乐怀馨,笑开颜,脱贫致富,新冠尘埃填。边疆卫士守国土,展国威,喜连连。.2.26午夜于新疆

往期相关文章导读

又到元宵节,想起那些灯儿……

清末民初淮安“隐语社”与“淮山谜社”

《隐语鲭腴》《蝶阶廋词》(淮安人谜著)

旧时淮安过年风俗趣谈

胡杨河午后的雪

淮上会

淮安文化·教育故事·生活感悟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xz/119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