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旧时淮安婚庆风俗据谢荣芳口述
过去吉期前几天,选个好日子,女家请全福“装箱”,并将所有陪奁分装载抬盒里,两个人一抬。由保山领送至男家。
淮安谢荣芳老太说过的,我们陪嫁妆抬数少了。我们家大嫂子陪嫁,陪了一百二十抬,两个人一抬,两个人一抬,你看这个一路上脚力花了多少啦?什么都陪,哪一行都陪。新娘子在娘家会吃烟,连水烟袋都陪。陪嫁妆队伍排一条街下来,嫁妆前面是看姑娘盒子一对一对请人捧了来,这个脚力花了不少喽,看姑娘盒子里面全装的淮安最好的茶食,什么桃酥、月饼、大京果子、芝麻饼子呢!这么些脚力排队到男家账房结账,这些茶食要用几个笆斗接呢,看这个婆婆家,哪天吃得了。
旧社会封建,淮安有句俗话:“养个闺娘赔钱货,不养也得过”可能就是这个道理。那个一抬一抬陪嫁东西,由保山拿个大红金双喜簿子,在新房门口一个个唱,唱的好听呢!一上来就是“三圆(谐音)”,什么状元牌坊、长寿灯、马子脚筒,外形都是圆的,一对一对的过数,往新房内抬,女家有钱的连一头房家具都陪,叫个硬铺盖。只陪被褥、枕头、席子、床垫叫个软铺盖。新娘子单是陪衣裳,就是一百二十件。你口气新娘子陪的什你啥?春夏秋冬衣着不同,单、甲、棉、皮、纱都有。什么皮袍子、驼绒袍子、夹绒袍子、大夹袄子、大褂子。大褂子有多少种数呢!什么哔叽大褂子、纱大褂子、绸大褂子,都是多少种数呢!纱大褂子是两套,出门是出门的,在家是在家的。那个衣裳现在陪不起,吓人呢!现在这个当稀奇喽,这个现在没得了了。他们也没见过过去那个。我们过去也不讲,这话也不要讲,家家都这样子,他们没见过。过去这些话,一般化,也不要谈,一般人家,都这样子。你讲把人家听,人家也不相信。相信吗?没见过,那个新娘房,新娘子朝外边走,真正像个神仙洞啊!
新娘房那个二槧上是一对琉璃灯子,大梁是一盏汽油灯,亮呢,过去没有电灯,这就是高级的灯具。那个床上打扮的五颜六色,大红绣花新的缎子的锦被叠在床上,鸳鸯的绣花枕头,那个什么银帐钩子,漂亮呢,上边镌刻着和合二仙。那个大红绣花缎子的帷幔,上面绣的麒麟送子吉祥图案,下边缀着金黄色的帐须(即黄色的穗子),好看呢,架子床上边雕的是几出戏啊,有戏曲人物、楼台天阁,里面是镂空的,一层一层的,油漆的通红,立体感很强。新房内真真打扮的像神仙洞一样儿啊!
谢荣芳老太
谢荣芳老太说的,我们那个当子结婚,就叫个文明结婚喽!就披纱喽!叫个文明结婚。当时披纱,跟现在这个不同,那个人家披纱,披多长的下来的,披下来的,里边衣裳打扮。现在就一套衣裳,没得披纱啊!那个头顶上披下来,人家伢子牵纱,好看呢!那个又是一等样子,那个人家看新娘子,有的看呢!现在这个有什么稀奇啊!现在这个古礼都没得喽!
过去婚庆,大门口事先请佣人用新的大红彩绸子扎起来。二门口也是大红彩绸子新的,道道门都是大红彩绸子扎起来,那个排场呢,漂亮呢!不是有过道吗!喜吹在里面,一边一个。第二道院子是茶究,现在叫个服务员,泡茶、倒茶给客人喝。过道内佣人喊:客到,就是男客到了,喜太爷就要外来迎接,到男厅坐;佣人又喊:接轿,就是女客到了,喜太太就要外来迎接,到女厅坐;这个是两种,是男女的分别。
吹手一吹,来客的人,平等的,就这样把大褂子叉子用手稍微朝上拎着一个,就高官阔步,直往里走。稍微水平差些个的人,身份下等一些个的。过去有这话呢,吹手一响,满头抓痒,人不三不四的,手没处摆,怎样里去啥,人家吹了。
过去淮安大户人家结婚热闹呢!大门口扎牌彩,扎成八字门,先用竹竿搭架子,用红布条子在竹竿上,拉成斜格子帐子,上边用大红彩绸子扎成翘角亭子。大门口两个喜吹,来人就吹,来人就吹。堂屋内大红绣花新的缎子的桌帷衣披垫漂亮呢,两头是批下来。谢荣芳老太生前跟笔者说:过去喜事你们没见过啊!那个戳灯头一个,大红的灯笼上面是金双喜,轿夫扛着,一个人扛一个。第二个就是黄色的灯笼,灯笼上面是红字,灯笼右边是谢字,左边底下就是沭春堂堂名,扛在街上人家一望就晓得,是谢家娶新娘子的。还有裤脚灯子,六角的,上边大些个,底下小些个,四周用红布围起来,结婚的。大红花轿前面四个伢子担在膀子上走包,裤脚灯子在轿子前边走。回的就是戳灯,喜事的,过去灯笼店忙呢!哪家不弄啊!
现在简简单单,不成话说。过去讲究,道道门都是大红彩绸子扎起来,大门楼上扎成亭子一样,中间悬挂一个大红彩绸的大红球子,两边略小些个,那个漂亮呢!气魄呢!过去讲究,道道门都是大红彩绸子,第二道院子里面搭红蓬,红蓬底下挂汽油灯,现在没得影儿了,现在告诉他们,他们也不听,他们没看过,他们听什你啊!有媒婆、伴娘姑,全的。陪新娘子的、陪新姑老爷的,那个规矩多呢!现在也没得这话。
像过去做官人家娶新娘子,新娘轿子前面还要开锣喝道呢!人家有那个资格才能用呢!我们杨家是官宦世家,有仪仗,大十三套摆在大门过道里,上街就打轿。我一九三八年嫁到杨家来,看见过这些东西摆在家里面的。有金瓜掌扇伞,有轿子、肃静、回避、升堂、退堂、金匾什你的,共有十三副,那个扛在街上一走,威风呢!
娶新娘子,有这个资格才能用呢!金瓜掌扇伞,头锣、二锣,上街不轻易开锣的,新娘轿子前面都开头锣了,开锣喝道,这家子还得了吗!过去我们杨家这地上就有,现在淮安府衙大堂也有啊!那个里边没得几个牌啊!我们杨家官阶比较高,所以牌比较多。牌儿匾儿的,由轿夫扛着,不然说你这个人都像轿夫了。娶新娘子,你家有这个资格才能用呢!
你说开锣,开锣没得官得责任,你没想开头锣,你家再讲究,你不能开头锣。头锣大呢,一边一个,敲哦!头锣哐哐,好听呢!那个新娘轿子,前头都开锣了,还得了吗!开锣喝道的人家,都是做官人家啊!过去开锣的人家少数,过去开锣的人家少,抬轿子人家多。
抬轿子,像我大哥谢祝颐结婚的,那个新娘花轿好看呢!开锣你没想,你没得官职啊!有官职的才能开锣呢!什么裤脚灯子、什么戳灯、什么双喜灯子、大红的那个上面一个金双喜。那个堂名灯子,姓谢,堂名,沭春堂。轿夫扛在街上,人家一望,就晓得了,哪家结婚的?哪家喜事的?现在多少人不晓得堂名喽!堂名多是都是皇上封的,街上挤满了人,看人家娶新娘子呢!
过去我们家二舅当时结婚的,是十月内,那个两对大红的戳灯,摆在白粉的影壁子屏墙面前一摆。在大门口,底下十几盆菊花摆下来,漂亮呢!后一道院子就是红蓬,红蓬底下就挂灯结彩,什么乐队东西子的,洋鼓洋号,就在红蓬底下,一桌子包。大门口是报门吹,大舅是整日去,带新娘子去,是大红花轿。第二天,回门了,是绿呢大轿,那个漂亮,也漂亮啊!等到二舅喽,回的就是汽车,就流行汽车喽,有军乐队,叫个军乐队过去,不是像现在这个乐队乱来的。人家那个是上规矩的。
现在这个不上规矩,乱来,想吃一嘴,弄几个人来吹吹打打的,来吃你一嘴,把钱他。
过去人家,人家那个是上规矩的,能乱吹的吗!那个吹得好听,也把钱哦!吹得也上规矩啊!那个都按规矩来的,现在不会的,也把他弄来敲两下子,回头就到这地方来吃一嘴。那个吹手,什么吹手啊!吹得也不好听啊!过去那个吹手,那个乐队都好听。派怎样吹,就怎样吹。
现在这个都瞎吹,只要混到钱,是混钱的。现在不懂的人太多喽,他们又过不懂,又没得人讲。懂得人晓得不对,不懂的人,直晓得没见过以前的事情,认为现在这个就不丑喽!你口气,把我们这些老人都走得了,以后没得人讲。
就一般人家也是吹手啊!洋鼓洋号带报门吹。人家过去说的慢,到人家出礼,报门吹一吹,满头就抓痒,不三不四的,怎样里去啥?人家吹了。客到,那边还有茶究呢!佣人呢!那块就喊接轿,接轿就是女客来了,喜太太还要外来迎接,那个排场呢!新娘子穿的凤冠霞帔啊!跟唱古戏的一样啊!就那个什么全福太爷、全福太太也穿的大红裙什你的。
接客的,哪像现在的喜太太满街跑,喜太太就坐在堂屋内。那边过道内茶究(茶究,就是佣人;现在就叫个服务员。)喊接轿,这边喜太太就外来接客包。男厅是男客,由喜太爷接客。堂屋内是喜太太接客。那个堂屋内漂亮呢!那个大桌上铺的大红桌帷绣花衣披垫,两头有黄穗子托下来,那个漂亮呢!地上铺红布,红布上铺红毡条,红毡条上铺红垫子,那个漂亮呢!
那个堂屋大福柜上,香炉蜡烛台,有这么高呢!一个蜡烛台几十斤重呢,香炉大呢!月头贴金的,好看呢!那个真真是喜堂啊,那个才真是有了看头呢!
你们要看过去结婚的,就像红楼梦一样。那个叫照轿红灯子,上面是六角的,底下小些个,十几岁伢子,担在膀子上走啊!四个伢子把那个照轿红灯子,担在膀子上走啊!过去结婚就这个样子,大户人家就这个样子。
像我这两个哥哥结婚的,轿子四个人抬,这就是近代的,不是过去的了。我们哥哥嫂子才一百多岁。我们家两个哥哥结婚的,都这个样子了。当时不流行轿子了,流行汽车了,才流行汽车,就用汽车。外边流行轿子,我们家当时就用轿子,暂时就大红花轿。当时结婚还有马车呢!淮安也流行过的。是日本鬼子在淮安的时候,流行这个马车结婚。也像现在一样,前头用一匹马托,马车只能坐两个人。我家这个三婶子罗桂鸾嫁到杨家来。嫁给杨寿凯,就坐的马车,那个又是一等样子,那个也好看啊!
我家二哥谢陶模结婚的,就是汽车了,洋鼓洋号了。当时淮安流行叫个“洋大小姐”汽车啊!他结婚有汽车,有轿子。那个汽车开不到河下黄香院巷江宁会馆来,就换乘大红花轿,整条东西向的黄香院巷铺红布,那个轿子能抬到堂屋内来,把堂屋门关起来,门口大红伞一支。新娘轿子抬到堂屋内来,把堂屋门关起来,那个大红伞大呢,到门口一支,没得人看。他们说新娘、新姑老爷要到房内“坐富贵”去呢!新姑老爷给新娘子添妆去了,还是喝交杯酒呢!还是新姑老爷给新娘子戴戒指子呢!都是媒人说啊!蒙头不识的,哪个好意思啊!都是媒人说啊!
过去迎亲路上也一路的吹啊!吹得比现在的好听。过去喜事,来客了,吹手坐在门房二面,大门口包,来人就吹,来人就吹包。那时我们二嫂子结婚的,在大门口有喜吹,第二道院子搭红蓬,蓬底下就是乐队,那个漂亮呢!蓬底下真真叫个挂灯结彩啊!那个厅房内花烛好看呢!那个像样子呢!那个厅房内铺红布,红布上铺红毡条,红毡条上铺红垫子,那个喜事有了看呢!什么新娘子来了,厅房内开席座,三座,一桌饭,两个陪新娘子的,那个旁边儿站满了人看新娘子呢!看新娘子赞菜呢!
那个媒人嗓门洪呢!吉时到了,就喊什么喜太爷、喜太太、舅太爷、舅太太、叔太爷、叔太太、姑太爷、姑太太、姨太爷、姨太太、全福太爷、全福太太。
大家都来看新娘子赞菜呢!那个菜都堆在新娘子、新姑老爷、伴娘姑跟前呢。不是叫你穷吃了的,都文文雅雅的包。那媒人还说呢,二位小姐敬二位新人喽,二位新人敬二位小姐喽,哪个好意思吃啦,就满满地堆在那块,这就叫个赞菜。
现在还什你啥?现在旅游结婚,照婚纱照什你的。这一代,一代的是啊!结婚形式有所不同。
这个就是淮安旧社会的婚庆习俗,谈起来真是别有风味啊!
(本文作者系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jji/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