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报刊发施恩佩局长署名文章绿色引

绿色引领重点突破

全力打造淮安特色水韵之美

施恩佩

淮安是一座水城,境内河湖众多。在这里,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里下河湖区“五湖镶嵌”,里运河、大运河、古淮河、盐河“四水穿城”,水域占市域面积四分之一,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近年来,我市围绕“一区两带”战略布局,依托特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全力打造资源水城、安全水城、环境水城、生态水城、文化水城,“生态河湖好风光”正发展成为城市最大优势、最大财富和最大品牌。

全力打造集约高效的资源水城

结合全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特点,持续加大对再生水利用、雨水利用等工程和技术措施的投入引导力度,因地制宜实施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不同领域的节水工程项目,形成了富有成效的节水减排和非常规水源利用激励机制。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先后创成省级节水型社会、国家节水型城市。全面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单位、节水型社区等载体创建,目前,全市水利行业节水型机关应创尽创,所有的大中型灌区、90%的机关、80%的学校、20%的社区创成省级节水型载体。周桥灌区跻身全国首批灌区水效领跑者行列。

全力打造供排无虞的安全水城

连续十年水利投资超30亿元,洪泽湖大堤除险加固、入江水道治理、分淮入沂整治、里运河防洪控制、中小河流整治等工程相继实施,全面构筑起流域、区域、城市相协调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洪水防得住、涝水排得出、用水供得上”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以淮水、洪泽湖蓄水供给为主,抽江水、引沂水和当地河湖补给为辅的水资源供给体系和以地面水厂供水为主,地下水、备用水源为辅的供水系统。制定出台《淮安市古淮河保护条例》《淮安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等,全面开展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目前,全市范围内“双水源”供水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强化南水北调清水廊道建设,洪泽湖治理保护全面展开,湖区非法采砂船全面“清零”,环湖相关生态修复项目进展顺利。

全力打造河清湖晏的环境水城

全市境内1.8万余条(座)河湖共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名,实现河湖长体系全覆盖。率先提出河长制、湖长制、断面长制“三长一体”同步实施机制,首创“一河长两助理”协调推进机制,创新实行“双总河长”领导机制,探索实践骨干河道综合治理与乡村河道管护“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机制等。特色工作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推介。年6月,淮安市河湖长制工作荣获省政府真抓实干、鼓励激励通报表扬。同年8月,淮安河湖长制工作经验作为江苏省唯一市级案例,被水利部推广。市水利局入选全国河长制工作先进单位。

全力打造河湖通达的生态水城

坚持系统治水思维,更加注重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继完成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盐河等主要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水景观提升工程等,通过清淤疏浚、调清引活、控制养殖、生物修复、湿地恢复等综合措施,河湖库水体水质逐渐改善,先后创建生态样本河道条,农村生态河道84条。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管控,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监测、评价、管理和服务体系,全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率和录入率保持90%以上。

全力打造水韵流芳的文化水城

依托各类载体建设水情教育基地,大力弘扬传承水文化。先后创成9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总数全省领先。创新媒体宣传,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jji/115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