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广电大型全媒新闻行动打造增长极筑

导读:《千里沃野奏响现代化强音》第三篇: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快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没有农业机械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十三五”,我市将着力提升农机装备,强化农机服务,建设农机合作组织,争创苏北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先行区。

一边组织开展病虫防治,一边提前准备水稻种子,淮安区溪河镇高坝村新丰园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最近十分忙碌。新丰园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史臣庆说:我们拥有各类型的农机具是台(套),合作社成立以后,我们根据农机的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情况,不断的加大投入,主要的农机具从耕整到植保到收割到烘干,到储藏,基本上从耕种到收储都实现了全程的机械化。

“十二五”末,我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上升到82.5%,跃居苏北第一。为了实现农机化高起点上新跨越,今后五年,我市将在农机装备、公共服务、合作组织等各领域、各环节继续全力推进。其中装备方面,确保每年新增大秸秆还田机台、高速插秧机台、高效植保机械台套。

农机合作组织对于推进农业机械化意义重大。“十三五”,我市将大力培育“联耕联种”农机合作社,即通过破除田埂,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连片种植,再由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这种模式正在淮安区林集镇利民村如火如荼展开,据悉,该村共有多亩耕地,过去由于田块分散,农机作业十分不便,实施联耕联种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效益明显提高。淮安区农机局局长陈祖敏:“开埂以后会首先面积增加了,亩大约增加3%到5%的面积;第二个应该说是产量提高了,比我们零散的种植,一亩地又增加大约有多公斤的产量;它还有个生态效益,秸秆还田,就是改良了土壤,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应该说联耕联种是实现了种植的规模化和管理的社会化,它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必然的阶段。”

种植规模化、管理社会化使种田变得简单容易,因此还带动了一批农民通过承包土地走上致富之路。村民侯龙生高兴地说,联耕联种让农民从此“捧着茶杯种田”。淮安区林集镇利民村农民山河农机合作社成员侯龙生:“正常情况下就是说,农机站发单子,由我们镇里面组织的农机部门专门人防治,我给人家服务费,然后到收割的时候,几个小时时间就能把几十亩田全部割光的了,割完以后,人家这个拖拉机是配套的,跟着就拖到仓库里去,就是说捧着茶杯把田割完了正常地我们(年收入)五六万块钱,总体来说,他们出去务工了,我们在家把田种种,我们也很实惠。”

在利民村的示范影响下,林集镇3.4万亩土地全部走上了规模经营之路,目前联耕联种合作社模式正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

“十三五”是淮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争创苏北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先行区的关键期。记者从市农机部门了解到,到年末,我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要提升到88%以上,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要达到90%以上,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记者罗妍报道)

淮安新闻广播淮安强势新闻资讯电台淮安新闻综合广播







































怎么样治好白癜风
北京好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bk/13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