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缺血,孙宏斌押上自己
债券展期之下,孙宏斌面临空前压力。谁来拯救昔日的“白衣骑士”?
又一次,孙宏斌押上了自己。
自去年“自掏腰包29亿”给融创中国无息贷款后,最近,孙宏斌又提出了一个方案:给融创一笔打算展期的债券做担保,涉资40亿元。
3月25日,融创房地产集团发布公告称,预计不能如期兑付债券“20融创01”的本息以及“21融创03”的利息,原因是“无法筹措到足额资金”。公告中还表示:由于融创面临阶段性资金压力,拟于近期与债券持有人就上述债券的展期及延期支付事宜进行沟通。
一笔无法如期兑付的公司债,撕开了融创中国资金困境的冰山一角。孙宏斌的担保对象,源自一笔原本在4月1日回售的40亿元境内公募债“20融创01”。《中国企业家》获悉,在融创提出的初步展期方案中,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将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融创在去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冰与火”。先是上半年斥资千亿大手笔投资拿地,其态势之“猛烈”让不少同行记忆深刻;下半年则高度紧缩,不仅停止拿地,还接连卖资产。直到去年底,融创通过无息借款、配股、卖贝壳股票、卖项目等多方式,持续“回血”超过亿元。
作为国内TOP5级别房企,融创与万科、碧桂园、保利发展、中国恒大等房企被视为国内龙头房企的标杆。但去年下半年恒大亮起红灯,引发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信任危机。此次融创再陷资金危局,外界不禁有疑问:融创游走在“暴雷”边缘了?它会是下一个“恒大”吗?
融创在最新公告中称,绝不会发生“逃废债”的情形,尽最大可能保障债券持有人的权益。
3月25日晚,孙宏斌在个人朋友圈转发了融创官微的相关文章,并附言:年一季度,我们在28个城市交付43个项目。用最大诚意,兑现成千上万户业主交托的幸福期许。
缺血:寻求债券展期,不惜亲自担保
截至目前,融创公告展期/延期的两笔债券尚在存续期内。
“我们都在等,现在就看4月1日的最终展期结果了。”接近融创的人士对《中国企业家》称。
3月24日,一则有关“融创40亿债券即将展期”的消息开始在网络上发酵。相关消息称,因兑付资金有缺,融创中国(.HK)对一笔4月1日面临回售的公司债“20融创01”提出展期,并且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将为这笔债券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有消息称,目前债券展期方案已经初步确定,融创中国计划将该笔债券展期两年,并按季度分期偿还本金。不过,有债权人称,大部分债权人表示不接受该展期方案,但目前这也只是初步提出的,并非最终确定的方案。
3月25日,融创方面表示,正积极拟定债务展期的相关方案,计划提供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的无限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等作为增信措施。目前债券相关方案尚未最终确定,公司将持续推进资金解决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尽快确定方案,并与债券持有人充分做好沟通工作。
《中国企业家》获悉,融创将在近期与债券持有人召开沟通会,继续商讨展期方案。不过,目前融创的债务展期举措,仅针对今年4月到期的刚性债务,并非全面展期。
据知情人透露,受政策、市场面影响,融创此前提出的偿债方案一度滞缓,展期属于“不得已”之选。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老孙个人提供担保,说明了公司实控人的担当、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好,这也能给予市场更强的信心。”该人士强调称。
摄影:史小兵
为应对今年二季度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务,融创方面称采取了大量措施,包括“坚决处置资产约.2亿元、大力促进销售回款、两次股权融资回流资金约为15.32亿美元、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向融创中国提供无息资金约为4.64亿美元等”,保证了春节前公开市场债券如期偿付。
但新的一年,销售并未回暖。融创中国在公告中称,年1~2月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约27%,同时叠加其他因素,导致公司为应对将于3月及4月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务而积极推动的包括资产处置、专项融资等多种资金方案均难以执行,公司近期面临阶段性流动性困难。
从去年下半年起,关于融创“资金链”绷紧、公司面临信用危机的传言就时有爆出。此次债券展期消息,将本就身处漩涡的融创推上风口。资本市场似乎早有“预感”。3月18日、3月21日、3月23日,“20融创01”均出现下跌。其中,3月23日,“20融创01”盘中两次跌停,截至收盘报36.83元,跌幅达到41.54%。
据悉,“20融创01”于年4月1日发行,发行期限为4年,债券规模为40亿元,并附带年4月1日投资者回售选择权。也就是说,该笔债券计划应在今年4月1日进行回售,而在今年3月10日,融创中国还曾针对这笔债券增加了年4月1日的投资者回售选择权,以鼓励投资者继续持有。
“老孙已经押上了自己的身家和信誉。”有行业人士称。接下来的一周内,投资者们需要给出自己的选票。多位行业人士称,“再信孙宏斌一次。”亦有人表达了担忧。虽然孙宏斌个人连带责任担保体现了十足的偿债意愿,“但也确实体现出融创面临极大的偿债压力”。
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包括前述“20融创01”在内,融创集团境内存续债券共有9只,存续规模.49亿元,其中今年6月到期余额14.4亿元,以及今年达到回售期的20融创01、20融创03、16融创07、16融地01等四只,约78.3亿元,累计逾92亿元。
“冰与火”:从疯狂拿地到再度收缩
与今日之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上半年融创近乎疯狂的拿地。
年3月15日,融创拿下江苏镇江某地块,溢价率高达61.3%;3月底,融创分别以溢价83%和89%在临沂和淮安拿下了两块地皮。有报道称,融创的到来对淮安楼市影响巨大,短短几个月,淮安市淮安区的地价单价就从元“飙升”至超过元。
到了4月,融创拿下21宗地块,拿地总价超过亿元。5月,融创以亿元拿下了全国18个地块,而后又以亿元拿下北京海淀树村两地。据第三方统计,截至6月底,融创半年内拿地总数83宗,总金额接近千亿;拿地面积方面,《中国企业家》综合年报数据计算,融创年上半年的权益土地储备面积几乎达到了年上半年的2倍。
据中指院统计,年全年,融创的拿地金额也仅有亿元。
融创去年上半年在全国各地频繁且高溢价拿地的举动,引发行业侧目:融创真有这么多钱吗?而孙宏斌的拿地逻辑是:“目前,我们按照权益拿地额不超过权益销售额40%的标准拿地,并且我们还有大量的合作方,实际上我们自有资金投入大概占拿地金额不超过20%。”
支撑孙宏斌如此大手笔“买买买”的,是过去几年融创火箭一般蹿升的业绩:
~年,融创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亿元、.5亿元、.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1%。规模增速方面,排名行业前三的碧桂园、万科、恒大都未超过10%。年,这一数字增长为.6亿元。截至年底,融创已连续四年居于行业“老四”。
尽管在年3月中旬的融创年度业绩会上,孙宏斌曾公开说:“我是支持调控的,不调控的话,这个行业没办法干了,房价和地价都要上天了。”但落到融创的投资行动里,却是另一番光景。
摄影:史小兵
有行业人士透露,融创自年1月起大举收购土地,引起了央行和国土资源局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yw/1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