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关怀照亮心灵幸福与爱同行
这座城市有恩有爱,这方水土情深意长,这片天地温暖和谐,这份情怀滋润心田。投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7亿元,稳定就业残疾人人以上,全市多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脱贫……日前,淮安市残联公布了“十三五”以来助残、扶残“成绩单”,一串串数字的背后,凝聚着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爱。
辛勤耕耘,爱心无限。让残障人士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为残疾人朋友撑起一片蓝天,各级残联和助残志愿者用真心、爱心点燃了残疾人的梦想,照亮了残障人士的幸福生活。
贫有所保遮蔽生活风雨捧着残联工作人员送来的“爱心礼包”,家住清江浦区的徐荣红十分开心,她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这个“爱心礼包”解了他们全家的燃眉之急。
徐荣红身患视力四级残疾,十多年前,大女儿患上白血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为了维持女儿后期的治疗,一家人变卖房子,全靠租房生活。雪上加霜的是,3年前,徐荣红的丈夫不幸发生车祸,至今尚未痊愈,家里还有年迈多病的老人和尚在读书的小女儿需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
年,淮安市政府出台《关于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在落实“两项补贴”制度的同时,逐步建立了残障人士社会保障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的自然增长机制,徐荣红便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我们对辖区内的贫困残障人士家庭进行了摸底,对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记录建档,并对问题进行逐一帮扶解决。”清江浦区残联工作人员王芳华介绍,“目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已经达到了元每月,护理补贴一级每人每月元,二级每人每月元,基本保障了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
和徐荣红一样,市民王耀鹏也在政府的“兜底”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王耀鹏身患罕见疾病,不能站立行走,父母平日靠打零工为生,还有妹妹正在上小学。此前,王耀鹏一直觉得自己拖累家人,整日郁郁寡欢,直到我市出台“单人保”政策,王耀鹏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将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2倍以内,靠家庭成员供养,且不符合单独立户条件的残疾人参照单人户标准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困难群体救助的重大突破。目前,全市享受“单人保”的人员达到人。“我现在每个月领取两项补贴元,也给家里减轻了负担,这日子更有盼头了。”面对未来的生活,王耀鹏心里踏实了许多。
除此之外,我市每年为近7万名中轻度残疾人赠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清江浦区还为重度一级残疾人按城镇职工标准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财政予以适当参保补贴。今年疫情期间,市残联组织实施了特别救助政策,向全市建档立卡残障人士中受疫情影响有返贫风险的困难残疾人家庭,赠送价值元的爱心礼包,向残障人士或其近亲属因疫情被集中隔离的困难家庭赠送价值元的爱心礼包。截至目前,“爱心礼包”发放总金额已达19.6万元,惠及残障人士近千名。
劳有所得实现人生价值“这个包装企业离我家很近,工作岗位也很适合我。”在近期举行的残障人士专场招聘会上,肢体四级残疾的王勤明与迦南包装公司签约后满脸笑容。此次招聘会上,7家企业为残疾人朋友提供了客服、收银员、理货员、操作工等专项岗位,吸引了45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朋友及家属前来咨询应聘,最终11人与招聘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自年以来,我市坚持每月举办残障人士就业专场招聘会,每年第四季度开展残障人士就业圆梦“百日会战”行动,通过调查走访、掌握底数、摸清需求,搭建线上线下求职招聘服务平台,为残障人士和用人单位创造“双选”机会,年均提供就业岗位0多个。对达到或超过比例安置残障人士就业的企业给予奖励,近五年来,奖励总金额达.37万元。
今年5月,家住淮安区复兴镇的朱倩倩和其他20多名残疾人朋友来到家门口的辅助性就业基地,从事贴标、包装、组装等工作。除了劳动报酬,基地还提供免费食宿,以及每天7元的生活补助。“在这边挺开心的,每月都有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朱倩倩说。今年,淮安区开发了缝纫、针织、键盘组装等辅助性就业岗位,帮助60多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下一步,我们准备再吸收60名残疾人朋友到基地来工作,让他们感受到自力更生的幸福感。”淮安区残联创联服务中心负责人胡志明说。
为切实解决残疾人朋友的就业问题,近年来,我市积极谋划,在贫困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辅助性就业基地,落实劳动项目和就业人员,实施“残疾人之家”提质增效工程,加大项目、资金的支援力度,保障“残疾人之家”稳定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镇(街道)“残疾人之家”个,实现全覆盖;辅助性就业基地增加至10个,帮助多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依托第三方机构,引进手工劳动项目93个,保证了“残疾人之家”和辅助性就业基地常态化运营。如今,我市从事辅助性就业的残障人士已超名,月收入普遍达0元以上。
日前,盱眙县委托嘉美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学校,为30余名残疾人进行免费电商培训,让他们系统学习短视频拍摄、个人IP的打造、直播间的搭建等实用课程。“学到了很多电商知识,回去以后,我打算在网上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员吴雷在接受培训后,充满了创业的渴望。今年是盱眙县连续第四年举办电商培训班,累计培训残疾人余名,已有30多人开起了网店。
为支持、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我市出台《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残障人士给予不超过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开设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特禽养殖、农村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班,增强他们的创业本领;依托盲人按摩培训基地,加强盲人按摩培训,实现培训和就业的无缝对接;实施残疾人光伏扶贫项目,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在苏北五市首家实现县区全覆盖,全市累计安装光伏发电设备组,所有发电组全部并网发电后,可帮助残疾人家庭在实现自家用电免费的基础上,每年增加至少0元的纯收入。
康复救助未来幸福可期站在园区门口,今年8岁的小政开心地和星宝贝智乐园的老师挥手告别,接下来,他将进行学前融合转衔安置的康复课程,在一个配备专业特教和学前教育老师的环境下,开始新的求学之路。
星宝贝智乐园负责人朱海童至今仍记得,3年前,小政刚到这里时,只会说“爸爸”和“妈妈”。小政的父母告诉她,孩子在幼儿园时频繁跑动,经常脱离班集体活动,不分场合的大喊大叫,对老师说的话也不听。医院检查,确诊为自闭症。无奈之下,小政的父母将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星宝贝智乐园。“其实这些孩子更像一个小婴儿,需要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yw/1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