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这些地方,藏着时光的秘密
淮安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运河之畔
一座座古老或现代的建筑
记录着岁月,见证着沧桑今天,来跟小编共赏那些见证了城市历史与蜕变的地方
里运河文化长廊公元年,明永乐十三年,时任朝廷督运总兵官陈瑄沿北宋沙河故道开凿了一条运河线上不平常的河道,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清江浦。“南船北马古都头,大河奔流载盐舟。酒酣夜泊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历史上,多少帝王将相、名人雅士在清江浦舍舟登岸,踏歌而来。谈及历史记忆中的清江浦,明代诗人方尚祖的一句“最是襟喉南北处,关梁日夜驶洪流”道尽了这里优越的地理条件。流淌千年的里运河
承载了淮安千年运河文化
见证了昔日漕运文化的繁荣兴盛
夜幕降临,泛舟河上
饱览两岸美景,感悟历史文化
五彩的灯光不停的变化着
时与空在这里变得茫然交离
宇与宙在这里显得幽深玄迷
洪泽湖古堰景区这里有着被誉为“绿色长城”的洪泽湖大堤
它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遗产点
有着多年的历史
初秋的洪泽湖
风一样清爽
湖一样壮阔
天一样空明
赏大湖风光
游千年古堰
回归久违的自然
收获洪泽湖无尽的浪漫与陶醉
中国漕运博物馆据《辞海》释:漕运者,水道运粮也。水是人类的起源,漕运是王朝兴衰的命脉。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开凿运河,以通漕运。明代起朝廷开始设立漕运总督,专司职掌管漕运方面的事宜。信步于总督漕运部院的庭院内
穿行于建筑石刻之间
阅读碑文
于文字中探寻漕运总督部院的前世今生
那一幅南来北往的画面
逐渐从时间的长河中浮现而出,耐人寻味
在淮安漕运总督遗址上
相整合建造的中国漕运博物馆
完整的展现了“运河之都”
淮安的漕运古迹和历史
博物馆内将现代化的高科技演示
与文物史料巧妙结合
高度还原了漕运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原貌
淮安府署淮安府署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现存衙门原为南宋五通庙,元为沂郯万户府。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总管府府署加以修葺为府署。淮安府署曾审理过李毓昌(《天下粮仓》)案等著名案件,文化内涵丰富。关汉卿以淮安府署为题材,编写了戏剧《窦娥冤》。淮安府署是当时的府衙
是中国仅存下来的两座府衙之一
也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
其规模宏大
在这里
你除了可以领略官衙文化
亦可以亲身体验
昔日知府老爷的“浮生半日闲”
与前院的严肃办公不同的是
青玉堂的后花园适宜转换心情
亭台小榭,风景宜人
镇淮楼镇淮楼雄踞淮安区中心,是古城淮安的象征性建筑。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多年,全楼通高18.5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26米,造型优美,敦厚坚实。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镇淮楼展厅内陈列了部分历史文物
精致而充满时光烙印的物件
随着时光的年轮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锤炼
而不变的依旧是那一份独特的历史情怀
镇淮楼之美,古朴精致
它就像是一座青灰色的宫殿
傲视几百年的岁月沧桑
只愿在人间繁华之外,静守岁月年轮
河下古镇河下古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的美誉,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千米长街青石铺,万家商铺依两旁”
迈着轻盈的脚步
走在已有两千年历史的石头路上
狭窄的老街
彷佛是通往河下前世今生的一条秘径
在这里
欣赏古香古色的传统建筑
倾听那一段段关于状元探花
那“文人骚客尽出河下”的古时佳话
品尝文楼汤包、茶馓、钦工肉圆等特色美食
真是不亦乐乎!
清晏园明永乐时,清晏园为户部分司公署,距今已有年历史。清康熙十七年(年),清政府在清江浦设官治河,河督靳辅在明代户部分司旧址“凿池植树,以为行馆”,后经历任河督修整,公园渐成规模。园内假山错落有致
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
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
比整个园林更有名气的是荷芳书院
这里曾是乾隆下榻之处
荷香书院挂满了名人的字画作品
小楷苍劲有力,鱼儿栩栩如生
明祖陵明祖陵是全国唯一的水下皇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后,从洪武十九年开始在此地建祖陵,修建了数十年才完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造访明祖陵
揭开尘封的岁月
遥想其曾经的辉煌
解读帝王的故事
品味历史的余韵
神道旁二十一对庞大石刻
雄踞在长长的神道两侧
震撼无比
让人不禁去解码他们的前世今生
你还知道淮安有哪些历史底蕴深厚的地方呢?
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醒市民游客,勤洗手,勤通风,重视家人健康,做好自我防护!
——END——版权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淮安发布、无线淮安、老淮安好阿游等,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图片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xz/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