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历史长廊水渡口的传说

淮安历史长廊水渡口的传说

水渡口

文:张元鼎朗诵:春哥

数百年前,位于清江浦东北的某地黄河水面较宽,水流较缓。这里有着许多浅滩,长着茂盛的水草。

渔父常用罩子在此逮鱼。所谓罩子,就是捕鱼用的竹器。圆筒形,上小下大,无顶无底。渔父只要看见水下有鱼,便将罩子猛罩下去。鱼儿被罩住,便无路可逃。由于上口小,鱼儿便很难跃出。渔父便来个网中捉鳖,在罩中摸鱼,捉鱼。这天,渔父见有一条五、六斤重的大鱼,便将罩子罩下去。原来,此鱼为黄眼鱼,头部呈长三角形,异常凶猛。黄眼鱼有“铜头铁脑袋”之称。此鱼在水中左冲右撞。渔父便压住罩子,以防罩子被撞歪。他见水中没有多大动静,便向下伸手逮鱼。谁知这条黄眼鱼猛地向上一窜,正从罩口窜出,与渔父头部相撞。渔父被撞,歪倒在水中,昏死过去,不久便一命呜呼。原来,这条黄眼鱼是往东游向大海的,受到惊吓,掉头返回了。

时间一晃二十多年过去,渔父儿子渔民汲取教训,不用罩子,而用簖子。所谓簖子,就是拦河插在水里的竹栅栏,用来阻挡鱼虾,以便捕捉。鱼虾一旦游进簖子,进不得,退不出。这天,渔民在水中放上簖子,并在河边搭一草棚,专等鱼群到来。一连等了一个多月,就是未见鱼群,按照往年经验,这个季节里,在一个月内必有鱼群。

一天傍晚,忽听门外有脚步声,渔民便出门张望,只见一位黄须老者拄拐杖前来。黄须老者首先自我介绍:“我一生从道向善,见这里杀机很重,原来是你的簖子太坚固严密。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要将鱼儿赶尽杀绝,应网开一面,漏出一个口子。我保证你照样逮到鱼儿。”渔民以酒款待,招待青菜青蔬,但对老者建议置之不理。最终双方不欢而散。当天夜里,渔民听到外面“轰”的一声响,接着便是哗啦啦的响声。

次日黎明,渔民发现簖子已被水流冲得荡然无存,只见河岸有一条死去的大黄眼鱼。渔民将黄眼鱼一称,发现黄眼鱼肚里,都是头天晚上吃的青菜青蔬。渔民感到惊讶:黄须老者是眼前这条黄眼鱼所变。他再想昨天,更是惊诧:黄须老者头上有块疤痕,正是二十多年前杀死其父而留下的。冤冤相报何时了。渔民不敢怠慢,将黄眼鱼予以厚葬。

原来,这条黄眼鱼是鱼群的头,多年来一直蛰伏洪泽湖。它见自己根基已固,便带着群鱼向东海游去,未曾想到冤家路窄。黄眼鱼一路破网击簖,所向披靡,却遇到如此坚固的簖子,无懈可击。它思前想后,退吧,老死洪泽湖;进吧,或许将其冲垮,但自身性命难保,功亏一篑。它眉头一皱,终于有了主意,与渔民谈判,但转儿一想,又认为不妥。眼前这位渔民与自己有杀父之仇,自己劝说他放弃,无异于是与虎谋皮。所以,黄眼鱼因为考虑如何对付眼前这个簖子,故带着鱼群在簖子上游徘徊了半个多月。后来的鱼儿也加入其群体,故而渔民有一个多月没有遇到鱼群。黄眼鱼决定找渔民谈谈,或许有一线生机,况且,渔民是肉眼凡胎,怎能认识自己?于是,他化装成老者,与其协商。渔民其实并非贪得无厌,他曾经动摇过,但一想到其父死于黄眼鱼之手,便又坚定了自己主意。黄眼鱼见谈判无果,感到只有一搏,其结果只能听天由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它用尽全身力气,向前方簖子猛冲而去。簖子被冲垮了,黄眼鱼因“公”殉职。全体鱼儿浩浩荡荡地游向遥远的东方,去实现黄眼鱼梦游大海的夙愿。

渔民从此事件中,悟出道理:自己用簖子捕鱼,与渔父相比,真是贪得无厌。他迷途知返,从此放弃捕鱼,撑船渡人,普度众生。由于这里河宽,近岸两边水浅,人们时常要涉水上岸。人们便将此处称为水渡口。

▍内容来源:文章来源于张元鼎,朗诵来源于春哥

▍图文编辑:清江浦(如需转载授权,请联系)

▍商务合作(欢迎爆料、投稿,有红包奖励!)

▍法律顾问:袁晓航律师

有人用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
白癜风是什么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xz/7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