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市定位——跳出苏北,融入苏中,对接
淮安城市定位——跳出苏北,融入苏中,对接
为了某些城市的加入,因为众所周知的某些原因,已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6年多的淮安最终没能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同样悲催的南京都市圈,为了给某新长三角副中心都市圈让位,一半成员城市被剥离。“徽京”一直妄图成为辐射苏皖两省的华东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白白修了那么多年的铁路、高速公路通往安徽各市,终究抵不上行政区划的制约。多年操劳毁于一旦,多年努力付之东流。
所幸的是,省委、省政府特别是省委主要领导高瞻远瞩,针对此种情况,从江苏自身实际出发,并根据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关于南京都市圈“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的定位,再次把“宁淮同城化”作为当前协调江苏省内南北区域发展和稳定巩固乃至发展南京都市圈的一个重要抓手。
因此,本狂认为,淮安应借此东风,积极对接,主动融入宁镇扬城市群,借助南京都市圈实现实质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目的。这就要求淮安首先要在铁路交通上积极争取落实宁淮铁路,实现与南京的快速沟通联络;在产业上积极争取长三角城市群、南京都市圈,特别是南京自身的重点企业所涉及的上下游产业,实现产业互补;在地方经济发展数据上争取进位争先,快速赶上扬、镇、泰等市,尽快融入苏中经济板块,早日实现宁淮同城化,构建宁淮双核的宁镇扬淮城市群,从而分享长三角城市群南京都市圈的红利,借以实现实质“入长(三角)”。
谈到经济融入苏中的问题,虽然淮安位于苏北,但在经济上淮安不能总把自己当成苏北城市,从上半年省内各市的经济数据来看,苏北片区徐州、盐城两市面积、人口较多,体量较大,淮安短时间内在GDP总量上追赶不易,但较之连云港、宿迁,淮安领先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人均数据这一块,淮安各项主要指标基本位于苏北五市的前列,同时与苏中片区的泰州,以及苏南的镇江两市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十三五期间,淮安应该继续保持这一发展势头,努力追赶泰、镇两市,力争在十三五末、十四五初能够赶上镇江的GDP总量,进入苏中经济版块,并争取在十四五末能够赶上泰州的GDP总量,达到省内中等水平。
鉴于以上分析及展望,本狂认为,淮安应该适时调整自身定位,淡化苏北城市的概念,甚至可以将淮安一直宣传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调整为“江北重要中心城市”,把淮安纳入更大的区域范围来定位自己,主动跳出苏北,融入苏中,对接南京都市圈,构建宁淮双核的宁镇扬淮城市群。所谓宁淮双核,即一直以来的“南京都市圈”与“淮安增长极”的整合,只提宁淮而不提扬、镇,是因为扬州、镇江两市距离南京不到50公里,其市级本身以及下属的仪征、丹阳、句容等县市也多与南京联系紧密,受南京影响,接受南京辐射带动,所以扬、镇两市可以说天然是“南京都市圈市”的组成部分。而淮安距离南京多公里,虽与南京联系紧密,但周边无其他较大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及现实因素,所属及周边县市对淮安具有一定的向心力,淮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淮安自身可以成为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因此才有省委省政府对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以及“淮安增长极”的定位。当然所谓宁淮双核,南京是是大核、主核,淮安只能算是小核、次核,淮安只是自身所处区域内的中心,体量上不能与南京相比。淮安应跳出苏北,融入苏中,对接南京都市圈,构建宁镇扬淮城市群,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淮安城市的发展方向应当以此为目标导向,积极地向南发展,向南京都市圈靠拢。中长期淮安城市发展轴应由沿翔宇大道调整为沿宁连路、淮金路向南,在今后五到十年的时间里,在发展和填补两淮城区之间空白区域的基础上,转向洪泽城区与白马湖新城方向。
如上图所示:淮安城区现有清江浦、淮安、淮阴、洪泽四个行政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新城、苏淮高新区(筹,原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四个管委会以及白马湖建设管理办公室(规划筹建白马湖生态新城)。
其中主城清江浦区、淮安区、淮阴区以及开发区、生态新城五个片区已经建设成片。工业园区与苏淮高新区位于主城西南片,隔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向望。工业园区、苏淮高新区东南、西南分别是白马湖新城与洪泽区城区。
淮安主城向南发展首先就是要从清江浦区、生态新城、淮安区城区三个方向往工业园区、苏淮高铁新区对接,其中清江浦区、生态新城、淮安区以及徐盐高速公路合围的区域A将成为今后城市发展的首要部位。同时区域A也是目前淮安城市规划范围内最大的一块待开发区域。区域A处于淮安绕城高速环保范围内,适合建设现代化的新城区,并与清江浦区的清浦新城、市行政中心、体育中心以及淮安区城区连成一片,使得四片区在淮安主城西南部交汇成片。区域A或可直接划入生态新城。
区域A往南,跨过徐盐高速公路,与工业园区之间隔着区域B,区域B应当是仅次于区域A的一块重要的待开发地块。其实本身区域A与区域B,应当是一个整体,但由于徐盐高速公路贯穿其中,因此被切割成了两个部分。区域B位于宁连高速公路、徐盐高速公路合围处,既紧邻城区,又处于绕城高速公路之外,交通便利,适宜结合公路、铁路交通枢纽搞商贸产业。建议打通沂淮、宁淮高铁线,使之贯穿整个淮安城区西部,并在此交汇,设立新的高铁站,并结合高铁站枢纽、高速公路淮安南枢纽建设高铁新城。
生态新城高铁新区到生态新城行政中心、体育中心,再到区域A、区域B的延长线,应是今后中长期淮安城市发展主轴。
主城南部除了区域A、区域B之外,区域C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地块。区域C具有整个城区范围内最为优越的交通便利条件:京沪高速公路、徐盐高速公路合围,京杭大运河、淮河入海水道十字交汇,新长铁路、连淮扬镇城际以及未来的宁淮铁路位于外环,公路、水路、铁路都较为便利,其自身又靠近淮安区城区和工业园区、苏淮高新区,适合搞流通产业。建议结合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叠加二级航道工程建设新的淮安港,并整合建设淮安物流园区。
PS:淮安城区北部区域1的区位类似于区域C,紧邻城区,既位于高速公路合围处,又靠近铁路、航道,公路、铁路、水运都比较便利,但区域1的空间相对较小,应结合区域C的定位布局,错位建设发展。
区域A、区域B、区域C建设初步规模以后,区域D应是远期重点发展地块,以此将各建成区连成一体。此外,苏淮高新区、洪泽区城区、白马湖新城之间构成类似于三角对峙的形势。
洪泽城区优先发展区域a(朱坝镇),此区域现已建成洪泽汽车客运站,未来可结合宁淮城际火车站,建设洪泽高铁新城,并逐渐向区域d(黄集)延伸。
苏淮高新区与白马湖新城之间要通过区域b连接成片,并逐渐向区域c(岔河镇)延伸。
补充说明:看到一些网友的跟帖,似乎对本帖的部分内容有些误解的地方,特做以下说明。
区域A、区域B、区域C、区域1应当是淮安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部位,且基本处于淮安绕城高速环抱的范围内,应建设成片,特别是区域A、区域B更是重中之重,应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也应未来淮安现代化新城的建设地、实施地。
区域a是今后洪泽城区建设的重点方向,也是洪泽高铁新城的主要实施地。区域b作为沟通苏淮高新区和白马湖新城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应是近期纳入规划建设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地块。
区域D、区域c、区域d应是中长期规划内容,甚至个别可以作为远期规划建设地块,以上3个地块连同区域b,不一定要建设成片,可以作为小城镇来先行布点,作为淮安主城与洪泽城区之间的联系点,留待远期再重点建设。更多精彩内容,福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南京白癜风皮肤病研究所
上一篇文章: 淮安女大学生被骗6600元后竟遭这样的侮 下一篇文章: 淮安富士康,从本平台入职满15天可领取8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xz/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