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头皮发麻孙红雷真狠啊
来源:Sir电影(dushetv)
作者:毒Sir
这部国剧我等到脖子都长了。终于开播,满屏都是国剧熟悉的硬核气息。演员表就让人看了起反应,集齐“叔圈”顶流——“吃瓜保熟”孙红雷。△《征服》“反派界扛把子”刘奕君。△《猎狐》“社会我丰田哥”宁理。△《无证之罪》“斯文变态の鼻祖”王志飞。△《沉默的证人》奸、狡、狠、狂。四大反派,聚在一部犯罪刑侦剧。绝不绝?还有更绝的——犯罪剧“质量保证”,导演五百(《心理罪》导演,《白夜追凶》监制)。这配置。就问你心不心动,看不看?!扫黑风暴除了以上五重保险。其它实力派还包括,吴越,刘之冰,车晓等。新生代演员则有,张艺兴,江疏影,吴晓亮,苏可等。这也是继《好先生》之后,孙红雷、江疏影、张艺兴的“二搭”合作。剧中还有一行醒目的简介尤其吸引我:“本剧以中央政法委、全国扫黑办提供的真实案件素材为原型。”奇案,血案,大案,还都是以真实原型改编……我直接起了满身鸡皮疙瘩。等什么?一口气连刷7集,成功打破Sir对“主旋律刑侦剧”的固有印象。这固然是一盘硬菜,够黑,够狠。更难得的是,这群硬汉,拿出了慢工出细活的耐心。01浊开头一个镜头,我已经开始头皮发麻——绿藤市(“中国哥谭”,懂的都懂)。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飞抵当地,在去往酒店的路上。只见一女子神色慌张,穿过山地草丛,翻过围栏,欲拦车当街喊冤。留意三个动作:扑通跪在路中央,掏出录像机,高高举起。有冤情,要举报,而且,有证据。她成功了吗?镜头一切,Sir的心再次悬起来——她身后,一辆环卫洒水车正在逼近,机器轰鸣,水花四溅。督导组车队正常驶过,女人不见了。洒水车停在路边,飞速转动的毛刷上,沾上鲜红的血痕。“司机”下车,一瓶水下去,把最后一点血迹冲下沟渠。△划重点:此处第6集要考这女人唯一留下的一点痕迹,是洒水车放的音乐:“祝你平安~噢祝你平安……”讽刺吧。震惊,恐怖,过程却极为轻飘飘。你多久没看过这么单刀直入,这么带劲的国剧开场?!没完。切断的线索下一集找到“源头”:还是绿藤市,一成熟男子搂着年轻的情人,温柔地唠着家常。女孩离开后。开洒水车的“司机”走到男人面前,呈上录像机。按下播放键,录像机传来女人的证词:“我丈夫严格把关质量,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哎呀,不小心蹭到了血迹。男人表情没有一丝波澜。只是一边擦去血迹,一边慵懒地问“司机”:-你知道她(女孩)妈妈是谁吗?-我哪知道-你见过的-谁?-你刚才把她妈给埋了看到这,我后背的寒毛都竖起来了。剧情依然没给你时间喘息,更瘆人的还在后面:夜总会内,西装男背对镜头,躺在女孩大腿上。接起电话后,他起身走向门口,突然又转身抄起一根棒球棍。被倒吊的人不住求饶。你以为他要打他?来,前方打脸预警:3。2。1。挥棒——就差0.01公分!没打中,比打中更让人胆寒。至此,绿藤市的一条犯罪链已然呈现完毕:最底端的“清理人”,运筹帷幄的“话事人”,干脏活累活的“恶霸”。等级森严,分工明确。等等。《扫黑风暴》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的“黑”,永远不是明着来。真正的“保护伞”,远远没露面。接下来一幕,才是我心中目前全剧心跳场面TOP1:还是刚刚那辆中央督导组的专车。镜头来到车内,领导们侃侃而谈:全省各大领导充当“地陪”,绿藤市市长的一番发言,最耐人寻味:人民安居乐业百姓的幸福指数都很高啊车上没人露出异样。正如预告中台词所说:“绿藤不是一个说白就白,说黑就黑的地方。”玄机早藏在海报里。正着看,简约明了:主角脚下踩的,既是环环相扣的人心鬼蜮(迷宫),也是觅迹寻踪的探案密码(指纹)。倒过来看,信息更暧昧:倒影里,一人拿枪瞄准对面,对手是难辨身份的恶魔。谁是鬼?谁是人?打住,让子弹飞一会儿。绿藤这趟水太深。与其说黑,不如说它浊。一颗石子投下去,激起河底泥沙,搅浑了表层的清澈。这一潭死水,必将面临多股江流的冲击。02狠中央督导组到来第一件事,翻出14年前的旧案。那年雨夜,一名叫麦自立的男子失踪,他是一名工程队的监理。此案牵出三位关键人物。第一位,受害人的追债者,他当时的老板,马帅(宁理饰),如今新帅集团大当家。最近进了号子。可这“号子”跟我们想的不大一样:囚服里面,干净整洁的衬衫。宽敞的牢房里,手铐只戴一只手,晒着太阳,吃着新鲜日式刺身,品着高级梅酒。接着,仰头点着一根古巴雪茄,饭后一支烟。好家伙,坐牢这么爽的吗?!饭桌上还不止他一个。对面的人,叫李成阳(孙红雷饰),新帅集团法律顾问。西装革履,看穿着挺闷骚;鞍前马后,看身段挺软。手上在做的事,却是不含糊。督导组那边刚落地,他这边已经拿到组内成员全部资料:骆山河,正部级干部纪检、政法都干过,腰不好,话不多赵立根,57岁,广东人中江省省委……这一看就是有后台!别急着下结论,往下看——李成阳跟马帅套近乎,引他说出14年前的旧事。马帅多次回避这个话题,还向他保证没犯事儿。说话间,专案组组长何勇(刘奕君饰)已来到门口。总之,目前来看个个都不好惹。各有各的身份,身份背后又藏着各自的目的、诡计、小心思。不露声色,仿佛都压抑着一股狠劲。不信?看接下来一幕:何勇单独审马帅,先耐着性子放鱼钩,故意抻着,等对方自乱阵脚。马帅也不是善茬,一到关键问题,就找借口回避。这场审讯,气氛低压,平静到诡异。直到——报告管教,我要去医务室为避过审讯,自断一指!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宁可自残,也不肯松口。《扫黑风暴》的狠,被藏在波澜不惊的水面下,越往深处探,越是骇人。马帅掰断手指后,督导组这边得到消息。“另一边”当然也不落后,而且消息细致到具体哪根手指。是左手的小拇指吗看来,有“保护伞”在内部身居要职。你猜是谁?我只能给一条提示:苍蝇虽小,伞面遮天。接下来,真正的明暗对抗才拉开大幕。公安小队长林浩(张艺兴饰),电台记者黄希(江疏影饰),凤凰夜总会的孙兴(吴晓亮饰)……“被自杀”的证人,被轮奸的少女,被威胁不敢发声的小商贩……不断有新的人物,新的案子,并入这两条线索中。案件看似独立,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关联?绿藤这座黑金迷宫,一圈套着一圈。当你靠近圆心,以为隐约窥见了真相时。迷途,才刚刚开始……03细跳出剧情,我连刷7集后,另一最大感触:这剧有海量细节和“闲笔”,稍不留神,就会错过重要线索。我就举一个例子:真实而窒息的“官场文化”。领导进门前,有人上前给开门,官员们紧随其后,拱手相迎。进来一看,桌上茶杯已经摆得平整,一丝不苟。再看最心惊肉跳的,“话术”。大领导一来,谈话看似一团和气,实际暗藏机锋。句句都带“潜台词”:饭桌上,陪领导也讲究个等级高低。放眼陪骆山河的一桌,最低官阶是市长(省委常委,绿藤市长)。餐毕,骆组长笑眯眯地表示感谢:这顿接风宴还是不错的希望一个月之后的庆功宴在座的各位都能够参加真是感谢?不,那是在敲山震虎,警告内部,坐稳自己的位子,别犯错误。调查不顺利,每每摸到线头,没多久就被掐断。骆组长感慨:这么深的水可这鱼还是一个劲地往上蹦这是缺氧啊说的是鱼?不。他是“递话”给各位:背后的“大手”气数将尽了,这么下去要不蹦起来,要不憋死。不光借台词,导演还用镜头语言暗示。马帅和李成阳狱中对谈,镜头从栅栏外探入室内。一个窥探视角。还有,江边,骆山河和组内核心人员聊案子。同样,又是一个窥探视角:黑也好白也好。室内也好室外也好。这些“闯入者”的一举一动,被第三方监视、窃听、预测。这么看,这扫黑行动多半是要凉啊!还是别急。目前剧情,已然出现一个重大反转:第一集中,拽人李成阳,狠人马帅,一副无法无天的反派做派。实际呢?原来,扫黑不仅是一次攻坚仗,更是一次事关良知与义气的卧薪尝胆。(以下部分涉及严重剧透,介意的朋友可以收藏本文先去看剧,回来再留言讨论)04稳主线最终汇聚在一个角色身上:李成阳。14年前,李成阳还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刑警。却被栽赃收黑钱,事发当天,他的师傅林汉开车意外坠江身亡……此事过后,他不得不出走警队。可你问他心向着哪儿,一个举动就说明一切——但你依然无法确信他的“好坏”。仅播出7集,李成阳的形象已经完成了从装X的雅痞律师,到重情义的热血干警,再到嫉恶如仇社会人的两次反转。人物个性不是一口气堆在观众眼前的,而是一层层被剥开的。第一层,机智的冷静。监狱外,借着多年前的同窗情,套何勇的话。伪装时,说笑间话题转得飞快。第二层,灼热的暴烈。他有痞气,也有脾气,但又特别能抗,能忍。夜店会项天。为了帮马帅平事,他做小伏低,一直在给对方台阶下。可对方不领情,还为难他手下的小弟。华强不答应,啊不,李成阳不答应:给我甩脸可以,动我兄弟不行!从小弟大江跪到地上开始,他已经开始解领带了。解啥领带?淦!当然是方便干架啊。他能服众,也会笼络人,绿藤各路人物,相继跟他不打不相识。对手下败将,他态度不变,原则不变,让人心服口服。说白了,这是“冰火两重天”背后释放出的第三层:“人味”。我还是那句话:角色的魅力,不在身份,而在血肉。李成阳的魅力也不在“刑警”的身份。而在于,脱掉身份,他首先是个有担当,讲义气的男人。这也正暗合了这部剧的气质:前半程细细磨刀,收住锋芒,你只能隐隐瞥见刀光。只求最后致命一击。对于恶,以及与恶对抗的狠,《扫黑风暴》不遮掩地展示。甚至让观众们怀疑:这真的是真的吗?我想再次强调,本剧由中央政法委指导、中国长安网推介,剧中案件均改编自全国扫黑办提供的真实案件。比如,孙兴搞的“美丽贷”,是整形——放贷——催讨债的“一条龙”式产业链。目无法纪,片警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夸张吗?来看现实案例:兰州特大“套路贷”一案,惊现天价年利率:%。借的是钱,赔上的是命。黑恶势力不断向受害人及其家人发送有威胁性、侮辱性的图片、短信。受害者多达39万人,89人因逼债催收自杀。△新闻来源:央视新闻再比如,剧中一桩命案被按下十余年,重新被督导组挖出,随之一条又一条人命被“掐断”。猖狂吗?再看现实:轰动一时的云南“孙小果案”。因强奸罪被判死刑,却托关系,以新名字重回社会,继续作恶。最让网友气愤的是:被判死刑之后此人竟然可以在各种包庇和贿赂下,逍遥法外整整9年。关联人员事后回顾,他们不全为图财,而是看人情,顾面子。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这关通融一下,没关系的。他们都表示其实主要不是图财更多的是因为“朋友圈”“战友圈”的熟人请托看的是人情和面子就是每个人这一寸松动,让徇私枉法成了事实。督导组和专案组干警们要做的,正是撕开这层人情网,破除陈腐风气的积弊,涤荡内外的浑浊与阴霾。不是作品在“夸张”。而是现实中人性之恶的“传染性”,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而恶势力越狠,他们越要稳。才有机会摸索出案情深处的真相,还受害者一个公道,还社会一个清明。在我看——这是一部真正对得起“扫黑”二字的作品。“扫黑”固然披着猎奇的外衣。我们都好奇,这行动扫清多少“老虎”“大鳄”“牛鬼蛇神”……猎奇之后呢?《扫黑风暴》的沉稳,在于它始终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xw/1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