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铁南站派出所用不上警车的派出所
人群熙熙攘攘,他们神色匆匆地踏进安徽合肥高铁南站,张望着列车驶来的方向,都希冀着拥有一个温暖、愉快的旅途。在这里,为守护旅客平安,贡献一份力量的,是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高铁南站派出所的每一身警服蓝,烈日骄阳,寒冬腊月,那抹蓝从未缺席。
疫情防控的桥头堡
“我出去减肥了!”这是时常能在南站派出所听到的一句玩笑话,每当话音落下,就意味着轮岗民警要去巡逻了。合肥南站建筑面积大,巡逻时间长、密度大,据了解,绕南站走一圈大约有三公里,仔细排查风险巡逻一次约花上一个小时。民警们常常说道:“想减肥就出去转转。”值得一提的是,南站派出所民警出警时,警车几乎派不上用场。“巡逻、出警的地方警车都无法到达,我们的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腿部劳损的民警黄光国告诉记者,如果当天值班,手机显示的运动步数可以达到三万步以上,这也是所里的平均水平。
黄光国正在南站到达厅带队巡逻吴灿东/摄
合肥南站是华东四大高铁特等站之一,亦是安徽的一张重要名片。每天,五湖四海的旅客蜂拥而至,高峰期日均人流量约达二十万。即便在疫情期间,日均人流量也近十万。正值疫情期间,高铁南站成了疫情防控的桥头堡。副所长王明告诉记者:“口罩几乎刻进了民警们的DNA。”“戴好口罩,是为自己的安全着想,也是对工作人员和同行旅客负责。”看到口罩佩戴不规范的情况,巡逻民警及时提醒。
7月29日,江苏淮安向合肥市发来疫情协查通报。接到通报后,合肥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亲赴合肥南站,现场督查疫情防控工作。从7月29日下午到7月30日凌晨3点半,南站名工作人员陆续接受核酸检测,并采集份环境样本,经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自江苏南京禄口机场暴发疫情以来,合肥南站已开展四轮全员核酸检测。疫情给南站综管办及派出所带来了不小压力,测温、维持秩序、对公共区域及乘客易接触区域进行多轮细致消杀,重要区域的消杀工作一小时进行一次……他们要严把每一个环节,严查每一处漏洞,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确保一人不放松、一环不疏漏、一刻不耽误。
夏季暑气蒸腾,骄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也是热烘烘的,古铜色皮肤似乎成了南站民警的“标配”。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警们也丝毫不敢松懈,口罩像“长”在了脸上。“说实话,口罩戴久了真的挺难受的,有时候感觉呼吸都不顺畅。”再加上炎热天气的“加持”,他们的额头沁出大滴大滴的汗珠,待巡逻结束,常常瘫在椅子上起不来身。
高铁南站是全国性交通枢纽,人流量大,疫情防控若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严重后果。“民警天天在南站转,接触的旅客来自全国各地。民警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确保‘零感染’。我们肩负着成千上万个旅客的安全,更不能给国家增添负担。”于是,每天南站民警们的活动范围就是家与单位“两点一线”。核酸检测时,民警们的家属也自觉接受检测,确保万无一失。
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南站派出所民警们深知,守好进站第一道关卡,对消除传播隐患、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意义重大。一遍遍温馨提醒,一遍遍耐心解释,让他们肩上的警徽更加闪耀。
服务群众的前哨站
高铁南站派出所所长罗云峰告诉记者:“我们所的工作特色,就是‘以服务群众为中心’。这里来往旅客多,是服务的前哨站。”自今年3月份至今,南站派出所已经收到60多面锦旗,群众的口头感谢更是不计其数。罗云峰骄傲地说:“我们收锦旗收到手软,所里实在挂不下,现在只能放在库房里。”那一面面锦旗,承载了群众沉甸甸的谢意,书写着浓厚的警民鱼水情。
据悉,该所接警最多的就是服务类警情。行李箱、钻戒、传家宝、同行亲属……南站派出所在找人找物方面有丰富经验。在南站派出所民警印象中,他们寻找过最昂贵的物品,是一个价值万元的传家宝。
年6月29日中午,湖北武汉徐姓男子来到合肥高铁南站综合警务站报案,称上午10点多从南站乘坐出租车到新亚汽车站,下车时不慎将黑色行李箱落在了出租车后备箱,箱中放有家传的铜制香炉,是清乾隆年间的古董。他找了好几圈也没找到,才想到报案,但不知道出租车车牌号,只记得车辆型号是雪铁龙,司机穿着红黑色相间上衣。该男子患有心脏病,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不久,因丢失家传宝,情绪激动,脸色发青,呼吸急促。
了解情况后,民警一边平抚他的紧张情绪,一边记下司机的衣着特征。这种寻找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在调阅辆出租车、一一比对车子的特征和司机当日的穿着后,民警终于查找到该男子乘坐的出租车车牌号,随后联系到司机,沟通后,行李箱被送到警务站。见到失而复得的传家宝,他激动地对民警们说:“谢谢你们,真的太感谢了!”
年6月26日中午,一阵阵急促的警铃响起,南站派出所内接到指令,有人在合肥南站汉庭酒店服用安眠药自杀。接警后,民警黄光国迅速带领辅警奔向现场。及时联系酒店查询后,警方第一时间赶至号房间门口。然而,敲门无人应答,酒店服务员用房卡开门,才发现门已反锁。无奈之下,腿部有伤的黄光国用脚踹开房门,一行人破门而入,发现一位中年女子仰面躺在床上,处于昏睡状态,地上洒落着小药片。经抢救,当事人脱离生命危险,转危为安……
他们无惧高温酷暑,无惧寒风凛冽,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标准、最实的举措、最严的要求切实筑牢了南站的安全防护网,用点滴行动守护着旅客的旅途安全,确保着交通枢纽“血脉畅通”。
来源:民主与法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sh/1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