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文化十运河畔的城市明清运河与

南宋建炎二年(年)冬,东京留守杜充在滑县以上李固渡(今河南滑县南沙店集南三里许),决黄河东流来阻挡金兵,使得黄河经今滑县南,濮阳、东明之间,再东经、鄄城、巨野、嘉祥、金乡一带汇入泗水,经泗水南流,夺淮河注入黄海。此次决河改道,使黄河由合御河入海一变而为合泗入淮,长时期由淮河入海。

穿南北的大运河最大的威胁来自在黄淮海平原上摆荡不止、从西到东的黄河。因为黄河泥沙含量高,淤积严重,明清政府都采用蓄清治河举措,因此黄河治理又于导淮导湖密切相关。就这样,淮安这座城市的兴衰就与运河漕运以及运河、黄河、淮河的治理息息相关。从事实上来看,明清政府治理黄河最主要目的也就是保运。在管理体制上,运河事务分属漕政和河政,由漕运总督和和河道总督共同管理。其中,运河河道的修治和疏浚由河道总督负责,而漕运总督则只是负责物资运输。黄河和运河交汇处的淮安,自然就成为明清时期治理黄河和漕运物资的枢纽。

运河是明清时期物资运输量最大的交通要道,而黄河又是明清政府投资最大的公共工程项目,两者交汇处的淮安自然就成为明清中国物资的集散地和财富聚集地。作为明清漕政最高管理机构的漕运总督和河政最高管理机构的河道总督先后开府设衙于淮安,这造就了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繁荣和昌盛。可以说,淮安盛衰与运河休戚与共,而运河兴废又与黄河息息相关。

首先,淮安是明清漕政和河运的枢纽。明清历任漕运总督大都驻节淮安山阳,总督天下漕运事务。漕运总督官居从一品,不仅管理漕运,往往还兼巡抚地方,堪称位高权重。淮安而成为南北物资运输的结点,其运河之都的地位由此得以确立。

其次,淮安又是明清河政和河工的枢纽。在-年黄河夺淮年间,明朝中期以后,淮安因为是黄、淮、运交汇处和治理黄、淮、运的关键之地,史称“治河、导淮、济运三策,毕萃于淮安、清口一隅”。因此,淮安清江浦也理所当然成为了治河大臣的驻节之地。而且,明武宗、清康熙帝和乾隆帝南巡,都曾多次驻跸淮安,或巡视河情,或赏玩江南,在淮安留下了诸多历史文化景观。河道总督衔为从一品或正二品,河督署的规模亦极为恢弘,而且修疏堤防耗费巨大,清朝中央政府每年都拨付数十万两白银供河督修疏之用。河政和河务中心也是支撑起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重要因素。

清朝咸丰年间,黄河改道北流后,江南河道总督等河务机构陆续裁撤,淮安作为河政中心的地位丧失。于此同时,由于黄河的改道泛滥冲决,运河也而逐渐趋于衰落。光绪31年(年),由于洪涝灾害、河道瘫痪,海运崛起、漕运改道等原因的影响,淮安漕运总督部院因无漕粮可运而撤销,标志着淮安不再具有南北漕运的枢纽作用,运河之都也随之失去了昔日的光芒。

99.99%的人不知道的秘密,长摁图片,你就能看到更多运河文学!!!

赞赏

长按







































白颠风
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ly/72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