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淮安人,你是否知道这些名人都是淮安老

淮安自古有“一方水土养八方人”之说,淮河、大运河、古黄河、苏北灌溉总渠在这里交汇。从战国末年的楚韩遗民,汉初中原南下,武帝闽越徙淮;到东汉董卓之祸、洛阳人大举迁淮;西晋永嘉之乱,北方士族纷纷南下避淮泗;再到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迁苏松杭嘉湖诸府十四万多户来淮。淮安渐渐成为中国南北汇聚的典型城市,江淮文化的杰出代表。两千多年来,淮安大地以最大的热情和爱意,拥抱、呵护与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八方汇来的儿女们,也创造了无数惊人业绩,为母亲增光添彩,给古老的大地带来青春活力,使淮安上空更加群星璀璨。

下面,我们从淮安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挑选出十位最能代表淮安的历史人物,一一呈现给大家,看我淮安熠熠生辉的人文历史。

10

苏门学士——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世居楚州。宋代著名诗人,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张耒从小就受着正统的封建诗礼的熏陶,受业于“山阳学官”,与李之仪是同学。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有三岁而好为文,十七岁作《函关赋》,传诵人口。他在《思淮亭记》中称“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壮,习于淮而乐之。”张耒27岁的时候谒见苏轼,颇受青睐,自此便成为苏氏兄弟的门下客。他的一生,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个朝代。这是北宋由盛转衰的时代,张耒在仕途上也屡遭挫折。张耒的诗,在风格上,受北宋早期诗人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和苏轼、黄庭坚等人影响,在取材和内容上,则是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张籍。文学史家们称他的诗“语尽意亦尽,象一篇有韵的散文”,称之为北宋后期的一位有成就的优秀诗人。张耒因其曾担任过起居舍人,所以人又称其张右史;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称其“肥仙”。今淮安名人馆有专馆纪念。

9

倚楼诗人——赵嘏

赵嘏(-):字承祜,山阳人,唐五代著名诗人。有《渭南集》。赵嘏年轻时就离开淮安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赵嘏才笔欲横,名篇《长安秋望》“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杜牧爱其“长笛一声人倚楼”句,吟咏不已,世称赵嘏为“赵倚楼”。赵嘏“长笛一声人倚楼”成名后,苏州诗人常建听说赵嘏要到苏州游玩,他十分的高兴。心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留下诗句呢?他想,赵嘏既然到苏州,肯定会去灵岩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庙里留下半首诗,他看到以后会补全的。赵嘏后来真的来到了灵岩寺,在他看见墙上的那半首诗后,便提笔在后面补上了两句。常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诗,换来了赵嘏的精彩的诗。成语“抛砖引玉”就此诞生,这也成为中国诗文史上一段佳话。唐代的淮安名楚州,是东南仅次于扬州的商业城市。白居易称赞淮安:“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而“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则是对淮安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中唐淮安出了一位歌姬刘采春,她随丈夫周季崇等从淮来到越州,与大诗人元稹产生了爱情。一首《望夫曲》以靡靡之音,红遍江南,彼时吴越一带,只要刘采春的《曲》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刘采春与薛涛,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今淮安名人馆有专馆纪念。

8

姑溪居士——李之仪

李之仪(-),宇端叔,自号姑溪居士,生于楚州山阳。北宋著名词人,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李之仪原籍沧州无棣,自祖父仕于楚州,因家山阳。李之仪少年时代是在楚州山阳度过的,曾入山阳学宫读书求学。神宗熙宁六年()中进士及第,随“学而优则仕”,从此离开淮安,踏上仕途,年仅十九岁。官终朝请大夫。李之仪词风清婉缠绵,近似婉约派。代表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成为千古名句,荟炙人口。隋朝建立后,结束了长期南北分裂的局面,隋文帝开凿山阳渎,使得淮安再度因运河而兴。繁荣安定的城市为文学名流的诞生提供了温暖的土壤。宋代大文豪苏轼和淮安结下不解之缘,“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上十往来”,他赞美淮安“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成为千古名句。宋代诸多淮安的诗人、画家都是苏门弟子。今在李之仪晚年定居地安徽当涂县藏云山致雨峰有其与妻子胡文柔安葬地,淮安名人馆有专馆纪念。

7

抗金巾帼——梁红玉

梁红玉(—):淮安府山阳县人。南宋著名抗金女将,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代巾帼英豪。梁红玉生于淮安河下北辰坊,北宋后期,金兵南犯,江淮兵乱,梁红玉随家人南迁,流落到京口为营妓。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与山阳等地。农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军围攻,力尽伤重落马而死。终年三十三岁。金人感其忠勇,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朝廷闻讯大加吊唁。年,韩世忠病逝,梁红玉的遗体被迁到苏州,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梁红玉和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四位巾帼英雄。今淮安北辰坊火神庙内有梁红玉祠,内有联:“也是红装翠袖,然而青史丹心”。苏州灵岩山有“宋韩蕲王墓”,镇江金山妙高台为梁红玉抗金鏖战击鼓地。淮扬名菜开洋蒲菜即由梁红玉抗金而来。

6

晚清全才——刘鹗

刘鹗(—):名鹗,字铁云,署名鸿都百炼生,寄籍山阳。清末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晚清著名小说家、实业家、金石家。刘鹗祖籍江苏丹徒,早年在扬州从师太谷学派李广昕,遂在淮安定居,曾在淮安城开烟草店,未赢利而关闭。刘鹗一生思想活跃,才华横溢。除了被誉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外,他还参与治黄工作、开采山西煤矿、赈济北京灾民、在甲骨文、史地、河工、算学、医药、音乐、农商方面均有著作传世,有《勾股天元草》、《孤三角术》、《历代黄河变迁图考》、《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泥封》、《铁云诗存》等。刘鹗年死于新疆,遗体运回故土淮安,次年安葬于淮安城东南曹围。明清两代淮安随运河漕运、盐运再度兴盛,达到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高峰,成为运河“淮扬苏杭”四大都市之一。明清两代小说《牡丹亭》、《桃花扇》、《**》、《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几乎都有以淮安作为背景的故事,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元杂剧大家关汉卿踏访淮安后创作的伟大悲剧《感天动地窦娥冤》,淮安小女子窦娥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今淮安勺湖边地藏寺巷有刘鹗故居,藏有刘鹗弹的古琴一架、金丝楠木围棋桌子一张、刘鹗穿的皮袄一件;众多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地——年历史的淮安府衙现是全国仅存的保存完好的两座府署之一。

5

民族英雄——关天培

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淮安府山阳县人。晚清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关天培自小习武,道光十四年任为广东水师提督,即致力于加强广东沿海的防务。支持林则徐实行禁烟。甲午战争起,虎门炮台受胁后,清政府却不发水师士兵的军饷,关天培心急如焚,决心与虎门炮台共存亡,并遣人将自己的遗物“堕齿数枚,内衣数袭”,一绺头发及一封简短家信缄封寄淮安家中,以示诀别。信中说:“国家多难之秋,正是儿捐躯报国之时,今呈上牙齿和头发,望**勿以儿为念。”年2月,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临镇远炮台指挥,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后被枪弹击中,口中仍然大呼杀敌。他在靖远炮台率孤军英勇奋战,致创痕遍体而战死。嗣后,上赐谥忠节公,灵榇护送回淮安入葬。关天培的英烈事迹被广为传颂,誉之为深具民族气节的一代名将。淮安是一座充满英雄气质的古城。五代南唐名将刘仁赡(-)辕门斩子,成为历史上著名故事。另一位抗日民族英雄左宝贵(-),年轻时在淮安与河下回民陶氏女结婚成家,遂定居河下罗家桥。甲午战争左宝贵捐躯平壤后,尸骨无存,清军将士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从平壤护送回他尸骨于第二故土淮安,葬于河下镇罗家桥西圩河东岸。淮安人世代纪念这些保家卫国的先烈,今淮安城东街有关忠节公祠,城东乡南窑九村有关天培墓,左忠壮公祠等。

4

汉赋大家——枚乘

枚乘(?~前):字叔,淮阴人。西汉辞赋大家,汉赋的开创者之一。枚乘早年做吴王刘濞、梁王刘武的文学侍从,是一名宫廷文学家。《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今仅存三篇。代表作《七发》是标志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全文两千余字,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去看望,通过反复问答,为其指出病源及治疗方法,说明声色犬马之乐不如圣贤之言有益。《七发》是从楚辞到汉赋的承前启后之作,后代作者群起模仿,在赋中形成“七”的专体。枚乘幼子枚皋,字少孺。自幼受父熏陶,爱好文学,善于辞赋。17岁上书梁王,亦作文学侍从。枚皋练就了一腔急才,作赋速度快得惊人,远远超过了司马相如,故有“枚速马迟”之称。他才思敏捷,一挥而就,人以“马上文”称赞他。先秦时期,楚文化高度发达。淮安先后属吴、越、楚,属楚时间虽不及吴悠久,但却较早的接受了楚文化洗礼,故而后淮人以“楚人”自居。前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开凿了邗城到淮安末口的邗沟,不仅造就了秦汉时期淮安(淮阴)的第一次繁荣,也让淮安与大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枚氏父子是淮安在汉代最有名的文学家。今淮安肖湖畔有枚乘故里、河下古镇莲花街有古枚亭、枚公河、枚里街,与韩侯钓台东西对峙。皆为纪念枚氏父子。

3

西游才子——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吴承恩从小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淮安,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多种文字流行于世。《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20个文化符号之一。明初洪武赶散是淮安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再次促进了吴楚文化的交融,淮安成为“南船北马,舍舟登岸”之地,明清两代文艺和淮安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元末张士诚兵败后,为避祸从江南举家迁徙到淮安,完成了《水浒传》的最后章节。施耐庵去世后遗体安葬在淮安,后迁移到家乡兴化白驹场施家桥。《西游记》已成为淮安的一张城市名片,今淮安城打铜巷有吴承恩故居,内有“松风轩”、“小尘世”、“醉墨斋”等景点,六小龄童先生在淮安兴建了“猴王世家艺术馆”。

2

初汉三杰——韩信

韩信(?—前年):字重言,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韩信在秦末大起义中原在项羽手下效力,因未得重用,于是离去投靠刘邦。在楚汉争战期间,他率部队纵横沙场,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灭楚,为刘邦成就帝业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齐王、楚王,后降封淮阴侯。明散文家茅坤称他为“兵仙”,南宋哲学家、文学家陈亮说“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国外专家亦有称他为“冷兵器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由于他功高震主,终以谋反罪名被诛。韩信的一生可以归结为一联:“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韩信为淮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典故,如一饭千金、胯下之辱、十面埋伏、韩信点兵等。著名诗人李白、崔国辅、刘长卿、温庭筠、苏轼、梅尧臣、杨万里等,在路过淮阴时都曾留下凭吊的诗文。两汉时期,淮地居民以楚韩等国遗民、中原人为主,韩信个性善于谋兵、谋国、谋天下,不善谋己,最能代表淮安早期受楚文化影响及“重义轻利”的个性品质。今淮安城兴文街有胯下桥遗址、向东三华里有瓢母墓,镇淮楼东侧有韩侯祠、漂母祠、韩信钓鱼台等,钓鱼台有联云:“清淮有幸,流传千古占鳌钩;岁月无情,消逝几多渔利客”。

1

开国总理——周恩来

周恩来(-):字翔宇,小名大鸾。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享誉世界的外交家。周恩来祖父周攀龙曾为山阳县令。父亲周贻能,娶清河县令万青选之女十二姑为妻。周家到周恩来这一辈在淮安已是第四代。周恩来早年读家塾,从12岁离开淮安,先后赴日本、欧洲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兼任外交部长,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党和国家事务,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举国同哀。淮安,留下了周恩来童年时代太多的梦想和乐趣,从12岁离开故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整整66年却没能回故乡一次。然而在总理的内心深处却乡思似海,他眷恋着童年浇过的菜园、栽下的腊梅、游玩的文渠、放飞风筝的镇淮楼。他在《射阳忆旧》一文中称赞故乡是“古之名郡”,为自己“生于斯,长于斯”而自豪。他写小说《巾帼英雄》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带着浓浓的“淮味”。他在日记、书信中多次表达“南望乡关,欲归不得”的无奈和惆怅。0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开会,曾打算抽空回家乡看看。后来,他接到毛泽东主席来电,要他立即赶回北京。机组人员在途经淮安上空时,特意低空飞行转了几个圈,周恩来凝视机窗下这片阔别了50多年的故土和新貌,默默沉思,这是周总理离开故乡之后,离家最近的一次。周恩来最能代表淮安人南北汇聚的性格特点,既有北方人豪爽果断、又有南方细腻柔韧的江淮气质。周恩来是江淮大地孕育出的中国历史上一位堪称完美人格的人物,他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尊敬。今淮安驸马巷有周恩来故居、桃花垠畔有周恩来纪念馆、仿西花厅、周恩来遗物陈列馆;古运河北岸陈家花园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又称万公馆。绍兴、宝应、天津、南京、延安、上海、重庆、辽宁、日本等地均有周恩来纪念场所。

来源:淮网

声明:

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自网络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删除。

猜你喜欢

?淮安正式“改名”啦!新名字是...

?她看着电视、吹着空调,突然眼前一片漆黑...

老井茶庄

优惠:持淮安农商行卡消费享9折优惠(茶叶)9.5折(茶具)









































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ly/67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