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多宣传名城淮安的戏曲文化访淮安

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朱林A

boutZhuLin

关于朱林

我受市政协文史委的委托,采访了淮安市戏曲文史专家朱林先生,他首先给我讲了一个“以文还情”的小故事,让我听来很是亲切和入神,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说当年在戏校做校长的时候,淮海戏表演艺术家杨秀英到学校去教学从来不提要报酬,后来调到市艺术研究室工作时正赶上市里要为杨秀英举办庆贺舞台生活四十年活动,出于对杨秀英敬业、奉献精神的感动,想要还上当年的感谢之情,于是就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撰写了平生以来第一篇戏曲评论文章《鼎新革故继往开来——祝贺杨秀英舞台生活四十年》,没想到文章出来后还受到了好评。朱林先生脸上微笑着,显得很是轻松,说起往事来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那么从容、那么淡定。

1评论长荣获殊荣

就因为有了评论杨秀英的文章后,当时的市文化局顾林青局长特意约谈了朱林先生,并专程进行了家访,要求一定要再写出评论宋长荣的文章。说是对于宋长荣,不能只有外地人评论,而我们淮安人自己拿不出有分量的评论文章来。——难啊!太不容易啦!朱林老师自然而然地发出了几声感叹。在当时,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已有那么多名家写了宋长荣的评论文章了,怎不能去热别人已做好的饭菜呀!在朱老师看来,领导的信任就是责任,不能推脱,更何况宋长荣也是自己早就敬仰的师长,写,力争写得更好些!经过两年多的反复打磨、几易其稿,朱林先生终于写出了《青出于蓝另放光彩——宋长荣对荀派的创新与发展》一文。文章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形似神更似,形变更出神;生活中探取源泉,舞台上丰富表演;以情为魂出神采,用活活用旧程式;融他人之长技,增荀艺之光辉;整改老剧目,创编新剧目;尊重观众意见,不断改进提高。——朱林老师真是动尽脑筋、费尽心思,把宋长荣大师对荀派艺术的创新论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篇文章后来荣获了田汉戏剧评论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论文奖。《剧影月报》主编王海清先生在评价这篇文章时说到: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被评上田汉戏剧评论奖,最主要的就在于五个字“形变更出神”!一般评价流派的传承人,说“形似神更似”已是很高的褒奖了;而这篇文章敢于总结和提出“形变更出神”来,这既是对宋长荣艺术成就的肯定,同时也应该是所有流派传承中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所在。

2名城戏曲颂辉煌

朱林先生在退休以后还为宣传淮安的戏曲文化做了几件大事情,第一件大事就是为市里创办淮安市戏曲博物馆撰写了布展总方案。这个担子可不轻啊!比为某一位名家写评论可难多啦。朱林老师依然是“把信任当责任”,从接受任务的那天起,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难眠之夜,为布局安排想点子,为搜集资料跑腿子,为文稿撰写花脑子,特别是怎么样把原来只有的文字资料变成可供展览的视觉形状,耗费心血呀!最后分为五大部分布展:古韵悠悠源远流长(古代戏曲厅)、淮调传播家乡增光(淮剧厅)、战地黄花吐蕊飘香(淮海戏厅)、淮地国粹成就辉煌(京剧厅)、艺海拾贝梨园芬芳(戏曲知识厅)。同时,为办好戏曲博物馆提出了“展、演、传、宣、研”五字总思路。特别是利用原来旧房里的舞池处,“修复”起运河之都时河道总署小戏台,既作为展品又可作为新的演出场地,得到了专家和领导们一致赞赏。而且为了增加小戏台的“真实感”,还特地撰写了带有河道总署特色的戏台对联:仙过海海晏仙歌歌盛世;凤还巢河清凤舞舞新天。横批为:海晏河清。

前些时候,在清江浦开埠六百周年历史文化研讨会上,朱林先生所作的《清江浦成就过戏曲辉煌》的发言也受到了大家好评,他以具体事例阐述了“运河之都”时的清江浦因得河、漕、盐、商之大利,得到巨额财富的滋养,得到达官、显贾们所追求的豪奢享乐的激赏,造就了戏曲活动非常的繁荣昌盛,具体表现为“六个多”:花费银钱多、人们需要多、演出场所多、人才纳新快班社团体多、剧种汇聚多、剧目出新多等。总体的繁荣昌盛情况表现为:雅部昆腔在这里成就了辉煌,新兴的皮黄在这里发育逞强,徽腔和弋、梆在这里斗奇争艳,连带本土的地方戏曲也在此时得以催化成长。这里还是诞生戏曲大师的地方。而当年的戏曲繁荣景象对于后来的戏曲发展有着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3申报非遗作贡献

为淮安市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撰写材料,是朱林先生退休后所做的第二件大事,而这件大事之中又分为四大部分,那就是先后为淮海戏、淮剧、京剧荀派(宋长荣)等三个大项目,以及淮海戏艺术家杨秀英(国家级传承人)撰写了申报材料。

而为了能够撰写出“艺术特色和价值”来以利审批,也是耗费了心血。

比如对淮安地方戏艺术特色总体风格的论述,淮安地处南北文化交汇和过渡地区,这里的文化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过中原文化和北方齐鲁文化以及南方吴越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这里形成的地方戏曲从总体格调上来说,是既有北方剧种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剧种的温柔婉约。——这其中的关键词“豪放”与“婉约”正是他从研究唐宋词中引用而来——与之相对应的是,淮海戏的男声唱腔高亢豪放,而女声唱腔又较温柔委婉。而为了要说明“融合南北、创新发展”的特别之处,他进一步细加分析:

这里的语言总体上属于北方语系,但仍还保留着现在在南方语中才有的入声字韵,特别是用于丑角道白别有风趣。而同属于“拉魂腔”的柳琴戏、泗州戏中已经没有了入声。淮剧中当然也还保留着入声。

淮海戏与淮剧唱词的韵脚字声还会根据抒发情感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平仄声韵。创腔手法上也是既有曲调组合形式,又吸收板式变化的优长。唱词结构方面,叙事时总体上使用齐言的七字、十字句,但在需要表现喜悦、滑稽、激动等复杂情感之时,也会配合使用三、四字的短句,特别是在核心唱段,往往用七字、十字句叙述,到了情绪转为激动之时,则用五字句配合垛板向前推进,再向快板发展时又转成多个三字句或四字句的叠加连用将情绪推向最高潮,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而在淮安的淮剧想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时,盐城市的淮剧和上海市的淮剧都已经被批准为国家级非遗了,所以,在撰写申报材料之时就特别强调了,“是产生在淮安的的兴起才奠定了淮剧唱腔音乐的基础”,同时指出,处于上河地区的淮安语言较为硬朗,因此就形成了“西路”与“东路”的不同风格。再者,淮剧从香火戏发展为较成熟的剧种之时,受到徽剧的影响很大,而地处“运河之都”的淮安受到徽剧的影响则更为多些,因此,传承徽剧中的靠把戏、公案戏等也比“东路”多。总之,论及剧种的代表性,淮安的“西路”淮剧则更具有历史的根基性,及其本身的特色。淮剧创始人筱文艳也是淮安走出去的淮剧大师。

4宗师一代写评传

第三件大事就是为淮安的两位戏曲大师撰写了评传。朱林先生退休前曾写过《试谈麒派艺术的现代价值》一文,除被收进上海出版的两个论文集外,还被收进了《淮安市优秀文学作品集·文艺评论集》,曾业桃先生在《关于‘淮安文艺评论’的评论》中评价到:“朱林先生认为,麒派艺术拉近了古典戏曲与现代戏曲的距离,并指出麒派在古装戏中‘艺术性生活化’的表演风格,不仅为戏曲现代戏的表演提供了养分,且还给中国现代话剧表演提供了借鉴。其结论不仅新颖,而且很有说服力”。退休后,朱林先生在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人传记》撰写周信芳的传记时,标题干脆改为《推动戏曲现代史发展的大师——周信芳》,进一步突出周信芳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于淮安市的另一位京剧大师王瑶卿的传记,标题则定为《将京剧推向发展高峰的一代宗师——王瑶卿》,文章中还特别提到了除辅助和教导“四大名旦”以外,“一花(筱翠花)一草(芙蓉草)”、四小名旦中的“一文(张君秋)一武(宋德珠)”,都是京剧史上大师级的人物,也都与当年的王大师精心培育、因材施教密切相关。京昆界其他行当的大师和名家们,如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郝寿臣、姜妙香、俞振飞、叶盛兰等,在当年也都经常登门请教,“古瑁轩”成为众人们取经的“圣地”。经常上门交好的还有剧作家、书画家、古玩鉴赏家们。——正因为王瑶卿的门生们太多、太杂,起先有人玩笑似的戏称其为“通天教主”,但是,当“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都成为京剧发展到空前高峰的代表人物之时,大家就公认王瑶卿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宗师了!

其实,朱林先生做的比说的还多得多,退休后,还为淮安市出版《淮安特色文化》撰写了《淮海戏》、《淮安的“西路”淮剧》、《淮安的京剧大师和名家》;

中国柳琴戏艺术节研讨会交流文章两篇;

在淮海戏进京展演期间,受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的邀请,与淮海戏表演艺术家吴玲一起,举办了宣传淮海戏的“淮海戏艺术”讲座;

为祝贺淮海戏丑角名家魏佳宁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撰写了《丑开生面豆腐麻——魏佳宁》;

为纪念淮海戏王谷广发诞辰百年撰写了《宗师一代淮海戏王》;

为祝贺江苏省淮海戏剧团成立五十周年,特又撰写了《他为淮海戏剧种赢得了荣耀——赞淮海戏一代名丑杨云发》、《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剧种和剧团》;

为配合淮安市委“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精神的宣传,在市政协文史委组织下,撰写了《在包容中创新发展——刍议淮安地方戏艺术特色的形成》等。

还出版了自己的专著《词调构成探微——兼议词作欣赏与填词》。

我脱口而出:“看来朱老在退休以后比上班时做得还要多啊”!

朱老笑着回答说:“能为淮安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戏曲文化多做些宣传工作,也是应该的。这也算是老有所乐吧!”

在清江浦开埠六百周年历史文化研讨会后与文史委季祥猛主任一起和王瑶卿孙辈们合影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得了白癜风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ly/154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