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沈坤丁士美淮安历史上的两位状元

隋唐以来,多少文人士子梦寐以求通过考科举过关斩将,高中状元,成为人生的赢家。然而,在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今天高考的科举考试中,能够“名列皇榜中状元”的幸运儿,却屈指可数。

据史籍记载,唐代共有状元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人。辽代的状元为18人;金代的状元为15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若上述状元可与唐、五代、宋、元、明、清状元同列,则中国历代状元共计人。

在教育方面,淮安一直是较为发达的地区。据研究者统计,自唐代至清末,淮安地区考中文科、武科进士的学子共有人,其中文科进士人,武科进士94人。在科举史上,淮安状元、榜眼、探花齐全,状元2人(沈坤、丁士美),榜眼2人(汪廷珍、李宗昉),探花2人(陈澜、夏曰瑚)。

“抗倭状元”沈坤

沈坤(-),淮安府大河卫(今淮安市淮安区河下)人,字柏生,号十洲,祖籍苏州府昆山,祖辈为军户,父亲沈炜经商。嘉靖十年(),沈坤中举人,嘉靖二十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十三年()五月,升为右春坊右谕德,改南京国子监祭酒。

明代,东南沿海地区长期遭受日本武士、商人、浪人等组成的海盗集团的侵袭,他们被称为“倭寇”。嘉靖年间,江浙地区的一些海盗商人同倭寇勾结,劫掠各地,横行海上,朝野震惊,于是引出了一段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率军抗倭、平定“倭患”的史事。

当时的淮安,也不太平。嘉靖三十八年()沈坤因母丧丁忧在家的时候,正逢倭寇犯淮,沈坤深明大义,散卖家产,招募乡勇两千人亲自训练。他带领这支乡兵在姚家荡等地屡战屡胜,为保卫淮安立下大功,民间称“武状元”。

然而,这一年年底,沈坤升任北京国子监祭酒尚未赴任之际,被地方官诬陷私练武装、图谋不轨,被嘉靖皇帝下令逮捕入狱。嘉靖三十九年()三月,沈坤病死狱中,其遭遇令百姓扼腕。

《明状元图考》中对沈坤的记载

沈坤状元府第(寓园)

“御书先生”丁士美

丁士美(-),字邦彦,号后溪,淮安府清河县人,明嘉靖二十八年()中举人,嘉靖三十八年()中己未科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嘉靖四十一年(),丁士美奉命参与《永乐大典》重新抄录工作,书成,升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又升侍读学士掌管翰林院事。隆庆五年(),丁士美升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隆庆六年()四月,以原官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东宫侍班官。其后,丁士美历任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主持过地方乡试,同时经常担任经筵日讲官为万历小皇帝上课。万历三年()七月,丁士美因父亲去世回家乡守孝,两年后,丁士美在家乡去世,谥号为文恪。

丁士美为人端重正直,道义自持,为官清正廉洁,直言进谏,朝野颇有清誉。在早年殿试策论试卷中,丁士美针砭时弊,提出“去三浮,汰三盈,审三计”(“三浮”是指官浮于冗员、禄浮于冗食、用浮于冗费;“三盈”是指赏盈于太滥、俗盈于太侈、利盈于太趋;“三计”是指有不终岁之计为下也,有数岁之计为中也,有万世之计乃为上也),并提出治国良策:“帝王之致治,是必君臣交儆,而后可以底德业之成;必人臣自靖,而后可以尽代理之责。”嘉靖皇帝亲自用朱笔圈出试卷中的“君臣交儆,人臣自靖”八字,其状元也因此而得。

万历二年(),万历皇帝御书“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予经常为小皇帝授课的丁士美。“责难陈善”出自《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大意是说:大臣应当勉励王做难做却是有益的事情,向君王陈述有益的言辞以规避歪门邪道,这才是臣下对君王的“恭敬”之道,不然,一味的为君王没有做善事的能力为其开脱,纵容君主胡作非为,这就是奸佞、坏人。

《明状元图考》中对丁士美的记载

丁士美家族墓出土文物(市博物馆摄)

《丁氏族谱》中的丁士美墓形制图

吴承恩撰丁士美父母墓志铭(市博物馆摄)

来源:淮安地方志







































北京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jji/59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