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80年代的江苏淮安,这些生活场景是
淮安,别称淮阴、清江浦、运河之都,位于江苏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淮安有多年建城史。秦时置县,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因运而兴、因运而盛”有“运河之都”的美誉。淮安人杰地灵,历史上诞生过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名流雅士。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组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淮安的老照片,让我们跟随这组老照片,一起去看看昔日的淮安的样子。
图为80年代的淮安镇淮楼,镇淮楼又称“鼓楼”,本是淮安城墙上的谯楼,所谓谯楼,即是城门上的瞭望楼。镇淮楼从南北朝时起,经历晋、隋、唐、宋、元、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具体创建时间已不可考。镇淮楼巍峨高大,古色古香,是淮安古老而文明的象征之一。
80年代的淮安勺湖公园。勺湖在淮安城西北隅,濒古运河,以“水面弯曲如勺”得名,这里自古即为淮安名胜,据说从隋唐时代起,这里建有著名寺院,来此游历或焚香膜拜者常年不绝。后来这里辟为勺湖公园。
80年代的勺湖公园里的文通宝塔。文通塔兴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年),本名尊胜塔,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该塔是勺湖龙兴古刹唯一的遗址。龙兴寺,在勺湖南岸,是淮安历史悠久的古迹。
80年代的淮安高良涧船闸。高良涧船闸是淮河入洪泽湖进苏北的灌溉总渠,是沟通京杭大运河的水上咽喉要道。淮安与大运河相守相伴余年。运河之于淮安,是底色和底气。
80年代的淮安水门桥景象。水门桥横跨里运河,贯穿淮安南北,是淮安城区现存的建造时间较长的桥梁之一。
80年代的淮安,清江百货大楼布匹专柜前正在购买布料的顾客们。老清江人对百货大楼会倍感亲切。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百货大楼基本就是最热闹的地方,那个年代的百货大楼真是个好地方,不愁买不到东西,也不愁没人买东西,尤其是卖食品、日用品的柜台,平时就有很多人在排队,逢年过节更是人挤人。
80年代的淮安,一家人正挤在一起看电视。上世纪80年代初期,淮安居民的房子一般以平房为主,全家老少挤在一起。从80年代中后期起,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的住房条件逐步改善,从平房、筒子楼到普通单元楼,陋室蜗居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80年代的坏去哪,剧团里的女演员们穿着自己编织的毛衣正在排戏。上世纪80、90年代,社会上流行织毛衣,女孩们从商店购买了毛线,自己针织毛衣,这种自织的毛衣样式新颖,穿着也暖和。
80年代的淮安街景,在一家街头小吃摊上吃饭的一家人。那个年代的小吃经济实惠,味道也可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jji/1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