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淮安元宵节风俗原来是这样的he
按农历的传统规定,
正月十五称“上元”,
七月十五称“中元”,
十月十五称“下元”。
元者月亮正圆,
象征着团圆美满。
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古时淮安民间认为,
上元这一天是天官赐福的日子,
为春节的延续。
此时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满月,
为吉祥之日。
元宵节又称“灯节”,
其活动为放灯,
起源于汉文帝刘恒。
每当此日,
长安市民便张灯结彩,
恭候皇帝,
后逐渐形成一种传统风俗,
预示一年吉祥、吉利、光明。
旧时,上元这一天,淮安有村村点灯、扯桅杆、家家挂门灯之俗。有的村庄或土地庙周围的几个村庄,在土地庙旁竖一灯笼架,各村按田亩多少,出钱扎灯买烛,灯笼架似宝塔形,有十多层,用毛竹片围成,上挂二、三张红灯,下面为白灯。
还有的在土地庙前竖木一根,以竹蔑扎成五角星状,每三根用麻绳索系,每层相距二尺左右,挂在木梢固定的滑轮中,以便升降。竹蔑每角挂灯一张,层层张挂,形似灯塔。此外,每家每户都挂门灯。这日晚上,孩子们手提(拉)各种动物灯,如兔子灯、鲤鱼灯、蜻蜓灯、虾子灯、蝴蝶灯等等,在村中或街道上尽情玩耍,灯内蜡烛点完,可向邻里、街坊索要。
元宵节期间,民间还有玩灯和观灯的习俗,在“灯科”(从上灯至落灯)期间,各种彩灯聚集于市,形象各异,造型逼真,制作精细,立意新颖,色彩富丽,使人眩目。由于各种彩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争奇斗艳,使众多的观灯者如痴如狂,流连忘返。
现在的元宵节这一天,大部分村镇都举行传统文艺会演,如玩龙灯、唱麒麟、跑黑驴、撑花船、提花篮、扭秧歌、走高跷、狮子舞、河蚌舞、蝴蝶舞等,其时观众人山人海,把春节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向高潮。
小布在这里祝大家
元宵节快乐
阖家幸福安康
万事顺心如意
内容来源:淮安档案
全媒体编辑:童淮玉王莹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jji/1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