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淮安大运河文化带
近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大会苏北区域专场会议在淮举行。来自苏北五市的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开展学术交流,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和苏北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大运河文化带时间之轴、空间之轴、发展之轴功能定位的概念同时跃然而出。
图片来源:淮阴工学院新闻网
时间之轴,联通古今。淮安有着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古代漕运、盐运、水工技术、航运工程都是值得研究的对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健认为,建设大运文化带要摸清家底,打造人民共享的运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健说:“我们可能要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主动去勘探运河的遗产点,切实地做好运河的保护工作。另外,我们打造民生运河、人民共享的运河,就是要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运河文化带建设带来的好处,还要把环境的治理、水质的改善、交通条件的改善、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民生工作变成民心工作。”
空间之轴,沟通区域。扬州和淮安这两座城市都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过程中,淮安着力打造“运河之都”,扬州积极做靓“运河原点”,二者相得益彰。
扬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副秘书长姜师立说:“扬州这几年,特别是申遗成功之后,对运河遗产的保护和运河价值的传承,做了很多工作,淮安则是在运河遗产的利用,特别是利用运河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做的不错。我觉得淮安在运河遗存的保护和遗产价值的阐述上面还要进一步努力。通过数字化的展示、文学作品的创作,来更直观地让运河的功能、价值展现在我们的世人面前,让大家来了解运河文化,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运河。”
发展之轴,推动融合。如何权衡文化遗存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亟待解决。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淮阴师范学院教授张强介绍道: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经济建设肯定是有矛盾的,真古董拆了,然后再造一个假古董,在保护过程当中应该避免这些问题。运河文化遗存的保护,不仅仅是一条里运河,也不仅仅是清口枢纽,还应该将淮河、废黄河、运盐河纳入保护,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文物的不可移动性。
记者:孟凡
编辑:魏诗淇
责编:盛天畏
猜你喜欢
今天,淮安高铁东站正式开工建设!这个节日不放假!我们用24小时陪你天!告别金庸!他写的是江湖侠客,也是平凡的你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jji/1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