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地名ldquo博里rdq
“博里”,镇名,在淮安市淮安区东南约里,与阜宁县、流均、泾口、车桥、仇桥、复兴为邻。“博里”原名为“博里沟”。
传说明洪武赶散(洪武赶散又称红巾赶散、红缨赶散,明朝初年将江南人口迁徙到苏北的历史事件)的时候,苏州等地姓郑、姓潘、姓杨等民众逃到“博里”这块地方,实在走不动了,就在一块高地搭棚而住。因万物离不开水,民依水而住,他们就在附近低洼处扒了一个水塘。因逃难的人越来越多,此塘也就越扒越长,故此处就起名为“扒里沟”(也有称“扒留沟”)。
因当时淮东乡长年不是干旱就是水灾,一年四季只能生长些麦子、豆类、玉米、山芋等蔬菜类植物,产量很低,渐渐民间就称为“薄里沟”。
清光绪年间,淮安殷自芳(著名水利专家、《阜宁县志》编者),兴挑市河、十字河。为解决淮东乡水灾之苦,后决定兴挑一条河,从现仇桥青墩向东经过博里沟、史家舍、左乡,至黄荡,又东入马家荡,为小市河。
当时的殷自芳在博里丈量河道线路时,进行地名登记,发现“薄里沟”或“扒里沟”地名不好,建议要改写一下。小市河疏通后,这里是鱼米之乡,还能称“薄里”吗?应改名为“博里沟”,取博物之意,“博者多也广也”。殷自芳此话一出,立刻受到当地乡亲的赞同。从此,“扒里沟”(或者“薄里沟”),也就改称“博里沟”了。
思博里
笔者生于河下,长于博里。在博里度过二十个春秋,每次见到博里的乡亲,都感到无比的亲切。现偶作二首,以示思恋之情。
一
博里镇名原左乡①,清前旱涝屡遭殃;
十字市河疏浚后②,稻谷丰登鱼米香。
二
诗词书画农民乡,文化底蕴历久长;
清有自芳近三才③,淮扬盐阜传远扬。
注:①博里在明代属淮安府山阳县左乡。
②博里自从晚清水利专家殷自芳挑浚“小市河、十字河”,从此旱涝保收。
③殷自芳,水利专家,诗人。著有《阜宁县志》等,墓葬博里孙庄村小学内。三才指淮城河下近代诗人殷逸尘,当年在博里、风谷、车桥一带,被国民党省长韩德勤誉为奇人奇才,墓葬博里镇新民村。
往期相关文章导读淮安地名
淮安市名及所辖各区名的来由与变迁
淮安地名
乡镇名称的由来
淮安地名
以“人民”命名的那些地方
淮安地名
以古代官职命名的街巷
淮安地名
以“文”字命名的河渠桥梁道路等
淮安地名
以生肖命名的地名
淮安地名
“平桥”的来历
淮安地名
“季桥”的来历
从“一”到“万”,淮安数字地名,你知道几个?
“楚城”来历的传说
钵池山
“山阳”的来历
淮安名人
殷大彰:半残郎中和河下国医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bk/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