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生态文旅区十四五规划出炉淮安
今天,淮安生态文旅区召开发布会,介绍了《淮安生态文旅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情况。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对淮安生态文旅区而言,就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建设,全力承担起“大市区”联动发展使命,为全市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建好“四个淮安”贡献新城力量。
“十四五”(年—年)
淮安生态文旅区发展规划
相关情况
“十四五”期间的
战略定位
从建设“花园城市示范区、枢纽门户展示区、现代服务集聚区”出发,着力在全市建设“创新淮安、开放淮安、美丽淮安、幸福淮安”中争当示范区,创建活力繁荣的生态新城。以生态为底色、服务为特色、绿色产业为驱动,建成产城融合为基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互促的花园城市示范区。通过外引内生和“补链强链”推动高质量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品质,高标准打造枢纽门户展示区。通过培育发展总部商务、科技创新和文创旅游服务业,打造功能强大、特色鲜明、辐射周边的现代服务集聚区。
“十四五”期间的
产业布局
围绕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建设,致力推动产业集群化、高质化发展,全力推进高铁商务区总部商务产业组团、西片区创新科技产业组团、核心片区文创旅游产业组团三大组团建设,注重与淮安其他载体联动发展、错位互补,提升生态文旅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十四五”期间的
规划发展目标
生态文旅区将高水平推进城市建设、产业集聚、居民生活、生态文明等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在7%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5%左右;新招引服务业项目20个、平台载体招引企业家以上,实现税收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年均新增10个;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年均分别新增、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年均新增5家;其他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左右。同时,在“管理办+公司”的模式下,淮安新城投资开发、高新控股两家平台公司均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型,新城公司向一流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目标迈进,至年底,年营业收入达42亿元以上,年利润达1.4亿元以上;高新控股以打造枢纽型新城综合开发运营商为目标,至年底,力争公司资产总额超亿元,经营性收入累计超15亿元,利润累计超2亿元,公司获批AA+资信等级。力争到年,紧抓“一核双驱”产业体系发展,大力融入“”经济圈,形成产业势能以助力文旅区产城平衡共荣发展。
“十四五”规划确定的
“”发展目标
“1”即完成一个片区开发。五年内分阶段、分步骤完成高铁商务区核心区整体开发,围绕枚皋路、淮启路发展轴线建设地标性建筑,完善商业、商务及文化配套,初步实现站城融合,承载全市“枢纽新城”门户主体功能,打造对外展示的形象界面。
“2”即做强两大城市品牌。做强生态宜居品牌,完善生活、商业配套,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满足居民生产生活、娱乐消费全方位需求。保持房地产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快人口集聚,着力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文旅区工作和生活。做强学在新城品牌,继续在优质教育均衡化和名校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加大力度,确保教学质量在省市走在前列。根据人口增长趋势,新建一批中小幼学校,加快引进高层次的民办学校,构建更加健全的教育体系。
“3”即培育三类重点产业。构建以总部商务为核心支撑,文创旅游、绿色科技为双轮驱动的“一核双驱”产业发展模式。总部商务重点配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区,发展商务服务、电子商务和教育培训等服务业;文创旅游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等业态,串联全区及周边旅游资源,打造文旅特色品牌及关联产业链;绿色科技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业态,着力引进优质资源,在技术研发、创业孵化、软件信息服务等方面重点发力。
“4”即实现四项显著提升。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实现新增固定资产投入亿元(含社会投资),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亿元。产业集聚取得重大突破,主导产业架构基本成型。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实施中心城建项目项,城市化率达85%以上,城市功能更加完备。生态内涵显著提升,新增绿化面积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指标走在全省前列。民生福祉显著提升,至少完成公共服务项目10项,民生配套设施20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不断提升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品质。
通讯员:晋晓海石诗礞孙婧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bk/13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