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闸与淮安钞关
板闸新貌
复建的淮安钞关关楼
年新建的板闸水闸
板闸作为地名淮安人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它昔日的繁华,它是漕运兴衰沉浮的一面镜子。作为旧时淮安府山阳县西北的四大镇(河下镇、镇、板闸镇、清江浦镇)之一,板闸镇曾经因为淮安钞关的设立而闻名于明清时期。四百余年来,这座神奇的小镇一度维系着整个中央王朝的经济命脉,成就了古城淮安一段值得记忆的历史传奇。
●繁华如烟的淮安钞关
板闸之名,始于明平江伯陈瑄开挑运河所建四闸之一。此地位于京杭大运河中部,明清时期,又为黄河、淮河、运河的交汇之处,历来为南来北往的商旅必经之所。明宣德年间,中央政府始在此设立钞关,对通过淮安段运河的一切货物征税。《山阳县志》里记载说:“故漕政通乎七省,而山阳板闸实咽喉要地也”。因地理位置的独特,税源十分充足,每年数以万计的漕船超额夹带要收税,南货北上、北货南下要收税,皖豫产品东下分流也要在此纳税,故税银收取天下第一。据记载,最多一年可收七百余万两税银。
钞关是明清两代重要的税务征收机构,属于户部管理,所以又称“户关”,民间老百姓俗称之为“榷关”。钞关多设于水陆要冲或商品集散地,后几经裁撤、复置,在运河沿线形成了崇文门(北京)、河西务(天津)、临清、淮安、扬州、浒墅(苏州)、北新(杭州)七座常设关。淮安钞关(又称淮安榷关、淮关)即坐落于板闸镇运岸,由关口和关署两部分组成。关署是淮安钞关的管理机构和行政机关,沿河而设的关楼(关口)则是查验报税的工作之所。整个通关过程安排得有条不紊,每日放关时“扦子手”、“钞户”以及武弁开始登船查验,“扦子手”负责测量,“钞户”将货物分类后按税率核算税额,武弁护卫。未办理通关手续的船只一律不得通关,至每日酉时封关。等待过关的船只队伍最长时可达十余里。据《续纂淮关统志》记载:“关楼之前设有桥船五只,联以篾缆,横截河身。每日放关,暂撤南岸,过后仍即封闭。而民间小船时刻往来不绝,未便禁阻,因于关前傍岸开一小口,名曰‘小关’,以利舟行,仍严稽查,毋许夹带。”
就是做奴婢的生活都很殷实。
板闸的繁荣并没有一直维持下去。清康熙二十年(),朝廷废除海禁,原有南北水路运输仅靠运河的局面被打破,改为河海并运。清咸丰五年(),黄河改道,运河梗塞,河运停运长达十余年。垄断交通的地位一旦不保,加上人为的腐败等因素,从清代后期开始,淮安钞关走上了迅速衰败的道路。清道光十年(),一年仅收了36万两白银,到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税额只有两三万两了。于是光绪三十年()五月,经户部奏奉谕饬减淮关,移交两江总督办理,旋又归淮安府兼理。到了民国二十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实行货物就厂征税,取消了内地关卡,辉煌一时的淮安钞关就此降落大幕,遭到彻底裁撤。
●被“挪走”的钵池山
提到钵池山位于淮关关署的后面,而淮关关署由中央设税务监督一名,驻节淮安,管理税务。监督通常为正三品官衔,高配时可为从二品,而清代任职者多为旗人,一些四品衔宠近之臣也有机会出任淮关监督。当时淮安府知府也只是四品官,是以淮关监督权力之大并不亚于淮安府知府。史载,淮关关署建筑宏伟壮观,堪称一绝,署后以钵池山为峦,其中山子湖相嵌,其规格等级在淮安仅次于漕运总督署,但明显高于淮安府署。
当时,淮安钞关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惠”,《淮关小志》有诗云:“板闸人家水一湾,人家生计仗淮关,婢赊斗米奴骑马,笑指商船去又还”。说的是板闸当地百姓,大多吃的是过关之饭。南来北往的商船要早日过关,常常需要通过当地的“地头蛇”帮助疏通关节,而少不得要给其“买路钱”,有时给“中介人”的竟比交纳的关税钱还要多。另外,批检的货物也是当地人搬运,这笔费用也不在少数,以致板闸人家,淮安钞关位于板闸,不少对淮安历史不甚了解的人就要心生疑虑:如今的钵池山公园与板闸相距甚远,两者如何扯得上关系呢?其实不然。今天钵池山公园的位置,其实是乾隆三十九年()黄河发大水,在老坝口处撕开了一个约多米宽的大口子,故此地历史上本名“大口子”,我们现今在公园里看到的山是一座人工山。而原来的钵池山正是位于板闸,后来因为洪水、采矿等原因逐渐消失了。《钵池山志》中记载淮安“旧县治曰山阳,以位钵池山南而名焉者也。”说的是淮安区因为建在钵池山的南面而得名山阳。钵池山因山脉绵延“形似钵而得名”,山脉长度约五公里。历史上,钵池山在道教七十二福地中排名第四十,传说春秋时期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在此炼丹而得道成仙。唐宋之后,钵池山因风景秀丽,名胜众多,佛教寺院又在此兴起,且香火持续旺盛,明清时期更是盛极一时。高僧玉海在此兴建了洪福寺(即景会寺),明英宗敕封寺名后,景会寺更成为淮东名刹,文人墨客题咏极多。
解放战争时期,古老的板闸镇还一度成为当时华中地区的新闻中心。年,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成立。不久,根据华中工委指示,《新华日报(华中版)》于年元旦复刊。随着淮海战役的节节胜利,国名党驻两淮的部队已如惊弓之鸟,于年12月初纷纷弃城南逃,于是,华中的《新华日报》便从阜宁县的西季庄迁到了淮安运河之畔的板闸镇。
《新华日报(华中版)》是年1月3日在板闸出刊第一张报纸的,当时的编辑部和无线电台设在镇上的杨家大楼上,经理部、发行科设在小南街,华中新华印刷厂设在三元宫。为了迎接全国即将解放而需要大量新闻人才的形势,当时还在板闸办了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简称华中新专,为我党的新闻队伍培养了大量人才。
●新时期的板闸旧貌换新颜
几经风雨和沧桑之后,如今的板闸风景秀丽,已经成为市生态新城所在地和市委、市政府的驻地,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了崭新的活力。森林公园风光旖旎,山子湖碧波荡漾,行政中心、体育中心、反恐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规划馆、大剧院、电视塔、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等都新建于此。这里还成功举办了江苏省第18届运动会。板闸俨然已经成了淮安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古老的淮关遗址也得到了修缮和保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上的一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淮安钞关目前尚存钞关码头6处、石质驳岸以及钞关旗杆遗址1处。遗址全长米,目前为淮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淮安区人民政府对淮安钞关遗存石驳岸、码头进行了修缮,对部分出现开裂的建筑石构架进行了紧急抢救性保护,并复建了堤岸墙以及多处旗杆。年,由东南大学规划设计院设计,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长廊”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淮安钞关修复工程正式竣工。复建后的淮安钞关将已毁的关楼、牌坊、码头等建筑按原貌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威武的关楼和高耸的旗杆重新矗立在运河畔,人们也得以想象这里曾经的忙碌和繁华。这座位于板闸的淮安钞关,它的辉煌和显赫将会被永远地铭记。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白癜风互助论坛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zw/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