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家农商银行的涅槃之路淮安农商

淮安农商银行董事长徐建强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淮安农商银行成立5年来,其规模及份额,从成立初期基本处于淮安几大银行的垫底位置,一跃成为前三的位置。该行各项存款总额、各项贷款总额分别由成立初期年末的亿元、92亿元到年9月末亿元、亿元。“5年再造了一个淮安农商银行,靠的是用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淮安农商银行董事长徐建强一语中的。

从改制到改革

年12月,由淮安市区信用联社与楚州区信用联社合并重组的淮安农商银行成立。在淮安地区,从机构、人员数量看,重组以后的淮安农商银行是第一大行,从辖区范围和业务规模以及市场竞争力看,却是个倒数小行。

改制以后,该行领导班子和经营团队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营发展。“但是受几十年信用社旧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的影响,多数支行和众多员工穿上新鞋,仍走老路,以致问题频频发生,业务迟迟不前,拖住了全行发展的后腿!”徐建强坦言。

年4月,徐建强调任淮安农商银行董事长,12月董事会换届,总行领导班子调整。新班子深刻认识到“只求稳,不思进,只会不进则退!只有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打响改革之战,才能改变落后被动局面!”

认识统一以后,该行把“难中求进,走出困境,提升速度,加快发展”列为本届董事会的发展理念,确立“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战略目标和实施“一体两翼”的市场定位,坚持在以为农服务为主的前提下,城乡两个市场一起抓,以改革创新为主轴,按照三年发展规划,采取积极举措,依靠激发内生动力改变面貌。

从改制到全面改革,这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家伴随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而改制的银行,经历了由步履迟缓到快步前行的变化过程,出现了由增长乏力到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步上了由艰难经营到稳中有进的发展轨道,在淮安地区金融市场上,争得了日益扩大的阵地和份额,支持地方经济的能力和贡献不断增强。当地一位政府人士评价道:淮安农商银行坚持“三农”定位,保持战略定力,与企业携手并进,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成功构建了农商银行自身改革转型“破茧成蝶”和推动实体企业“凤凰涅槃”可持续发展的共赢格局。

项制度见证改革

改制前期,淮安农商银行一度内部管理松软,员工履职尽职意识淡薄,不仅导致发展动力缺失,并且产生较多牵绊。年,新领导班子调整后,深刻吸取教训,决心重塑内控文化。“5年来,我们陆续修订和制定了16类项规章制度,目的就是将员工的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行入轨!”徐建强表示。

改革的第一记重拳砸向了行风行纪,向违规行为开刀。数据显示,仅年以来,通过强力查处,该行先后有数十人受到不同的行政处理。第二记重拳是治理作风建设。从领导班子成员开始,各个部门全力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病”。为了保持长效管理、提升效能,该行采取了四条措施:总行成立效能督查办公室,强力督查推进全行各项工作;总行高管成员到分工挂钩的部门和支行指导工作时,把效能管理列为必问必查必处内容,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对关键岗位和人员实行重点监督,每天据实填写工作日志,效能办抽阅;依靠群众监督,建立周二“三长接待日”制度,听取意见,接受举报。一系列举措掀起了效能风暴,干部员工们纷纷惊呼“太平官当不下去了,混日子行不通了!”

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该行充分认识到“支行是基石,支行强则全行强,支行弱则全行弱”。为此,该行把加强支行建设作为战略举措,列为强化内部管理重头戏。随着加强支行建设活动的开展,一些支行经营管理面貌发生喜人变化。淮阴区支行是淮阴区信用联社营业部重组改制后的城区支行,13名员工。该支行成立初期,存款6.6亿元,贷款1.2亿元。面对城区金融机构多,竞争激烈,克难奋进,经过5年打拼,到年8月末,该支行存款达24亿元,贷款达17亿元。

过去名不见经传的淮安农商银行基层支行,开始榜上有名了。年上半年,在全省金融系统文明服务星级网点创建评定中,该行施河、渔沟、车桥三家支行成功跻身为全省五星级网点。

年以来,淮安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支实”宗旨,坚守“本土化、特色化、差异化”经营定位,不断改善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推出农民创业贷款,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鼓励农村青年就地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出农户、合作社“农机购置贷款”,全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打造汽车按揭、住房按揭、金领人员消费贷款等特色专业支行,推广“微贷”营销模式,构建“总有一款适合你”的产品服务体系。

为了更好地支持“双创”,淮安农商银行与天参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积极推动“供应链融资”贷款,由龙头企业为下游经销商、养殖户提供担保,采取“龙头企业+经销商(养殖户)+银行”模式,对符合条件养殖户给予不同额度的授信。淮安天参农牧水产有限公司拥有会员养殖户多户。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淮安农商银行合作,今年已为户会员养殖户,发放了2.1亿元贷款。产业链贷款既帮助养殖户创业走上了致富路,也带动了公司扩大生产,从而拉长增粗产业链,实现银、企、农户多方共赢。

年关将至,又到了年鱼上市的旺季。在盱眙县承包亩水面的一位养殖户主心里美滋滋的:“多亏了农商银行与天参公司合作的产业链贷款给我撑腰啊!今年全年保守估计能销售多万斤的鱼,利润在万元以上。”

改革激活内生动力

冬阳如春,记者走进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一片片色彩鲜艳的草坪映入眼帘,令人惊讶的是,这逼真的草坪全是人工制造。这家被誉为“一片全球最大的人造草坪”的企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人造草坪于一体的全球领先企业,目前,占有国内市场45%、全球市场17%的份额。“共创从年起步,一步步发展壮大到世界行业之最,多亏了淮安农商银行长期的金融助力,始终做我们的坚强后盾。”该公司董事长王强众不无感激地说。

没有地方经济的发展就没有银行的发展。淮安农商银行一直用本土银行的担当、逆行而上的勇气、同舟共济的情结,为实体经济发展倾注资金活力。

拓宽贷款领域,该行积极介入、主动支持一批拉动地方经济的好项目、大项目。伴随资金实力的增强,以战略思维和市场观念进行结构调整,发力项目贷款业务。该行登门拜访政府、企业,摸清需求,筛选项目,高效办理,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年以来,全行已支持农业产业园、白马湖综合开发、涟水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等32个淮安市重点项目,贷款21亿元。由于支持项目建设积极主动作为,该行年被淮安市政府评为“全市金融机构支持重大项目第二名”。

年春节期间,该行组织30名客户经理,分派到54个乡镇,配合当地支行对多户个体商户节日商品供应的资金短缺情况逐个调查并及时解决,共授信1.24亿元,及时发放贷款万元。虽然数额不大,但受到商户普遍欢迎,称赞农商银行送来了及时雨,更多的人发自肺腑地感叹道:“背包信贷员又回来了啊!”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才。该行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重要抓手,从培养使用人才入手,大胆起用新人。该行建立后备人才库,3年来,经过考察筛选,位同志列入后备名单。近3年,已有34名后备干部走上支行行长和总行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其中,施河支行行长蒋春雷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他重视工作的传帮带。3年内,施河支行为总行输送了3名支行行长。

入行仅5年的王梓霖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今年只有28岁的他因业绩突出,今年7月,被提拔到朱桥支行担任行长。经过5个多月的奋力拼搏,他带领支行创造了抢眼业绩。该支行各类存款由今年初的1.59亿元增长到目前的2.04亿元。他深有感触地说:“是农商银行内部改革给了我们年轻人干事创业的舞台啊!”

通讯员许建忠徐尧

江苏经济报记者陈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zw/105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