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弘扬淮安文化展望漕运发展南
弘扬漕运之都——淮安的漕运历史文化,通过漕运博物馆的参观、历史资料的查阅等方式去了解淮安的漕运历史文化,并利用网络向更多的人介绍淮安的漕运历史文化和漕运史上辉煌的淮安这座城市。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淮安、了解漕运文化,并期待漕运文化的新的发展、淮安的新发展。8月6-12日,南信大商学院文化弘扬小分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淮安开启。
淮安漕运博物馆
淮安漕运博物馆坐落在老淮安区的老城区中心,毗邻漕运总督署遗址,采用明清时代建筑风格。馆内保存了大量漕运历史上的文化遗物并按照漕运历史发展轨迹进行陈列展示。
在前去漕运博物馆参观之前,我们小队进行了大量的网上查阅资料,了解了漕运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了大运河的开发给淮安这座城市带来的兴盛,也了解了淮安作为漕粮重量产地和转运中心所留下的漕运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厚。
在了解了一些知识后,我们前往淮安漕运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将序厅里度巨幅投影卷轴与艺术沙盘模型创意结合,生动形象的还原了漕运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原貌,让我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大运河时代漕运之都的繁盛。馆内集中陈列了古代漕运工具以及附属遗留物品、漕运总督府内工作与生活用品、曾担任过漕运总督以及其他漕运官员(如唐代副宰相刘宴、宋代范仲淹、明代李三才、史可法,清代的施世伦、段琪瑞等)的信函、书礼以及生活用品,以及历代有关漕粮流通的记录、证券、量具、代用品。
历史厅内清江造船厂的彩绘雕塑俨然就是一部真人演示版的漕船施工工艺图,文化厅内根据明清相关文献记载按比例缩小复原制作的漕舫,造型寓意河水之上平安运粮。淮安厅里的河下古街,历史上淮盐检验分销的重要商埠、诞生了多名进士,在馆内也是真实的还原了那个时代淮安的繁荣、烟火气息,给人亦真亦幻的错觉。
尽管时至今日,由于淮盐生产地的转移,海运逐渐代替了漕运,漕运文化的落寞,淮安已不复往日的兴盛。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曾经漕运和淮安相辅相成时的繁华景象,很难想象淮安在漕运史上的重要性,很难想象曾经“河下三鼎甲”的名闻遐迩。但我们相信,这座中国漕运博物馆的存在,不仅是在向后人展示着数千年的漕运史,更是在焕醒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运河不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千年古运河在中国21世纪的经济发展必定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淮安也仍旧会繁荣兴盛,漕运仍会人才辈出。
文字:胡倩
图片:文化弘扬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编辑:郁佳颖
责编:郁佳颖肖思墨侯雨鑫郭诗宜
审核:史恒许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anshizx.com/hajji/12838.html